□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 俞国平
我于1990年毕业于乐清师范学校。那年,父亲嘱咐我“要好好教书,做一个好老师”,这句话成了我教育生涯的起点。最初,我在农村学校任教。那时学校资源匮乏,学生基础薄弱,我就自己找资料、刻钢板,一学期油印几十张练习卷,并想方设法让课堂生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不让一个孩子辍学,我曾5次上山家访同一个学生,最终将其劝返回校。那段乡村从教的岁月,让我这个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体会到勤学笃行、乐教爱生的责任。我想,这就是最初的“唤醒”吧。
1994年,我来到初创的育英学校,父亲的话依然时时激励着我。也正是在这个阶段,我逐渐理解了“唤醒”更深的教育内涵:它不只关乎教师自身的发展,更是一种“高尚的服务”。
我一直认为:“教师是学校最大的固定资产,个性培养是最好的作品。”为此,我很早就设计了“三层四格”教师培养体系,通过建强基层组织、推进教师发展项目,鼓励教师实现“一师一品”的个性化成长。记得有一位教师起初教书法,后来转教语文,并致力于大语文课程建设。我特地为他开辟“绿色通道”,免去学校常规考核中的杂务,支持他专注教学创新。还有一位体育教师,初到校时只是一名普通教师,我鼓励他开发拓展课程,创新设计小学生主题运动会。2018年,这两位教师获评浙江省特级教师,成为乐清教育界的一段佳话。
同时,我也持续创新教育实践场域。近些年,我着力推进博雅教育新生态建设,例如构建“六院”课程体系,文学院、科学院、数学院已累计培养百余名省市级“小文学家”“小科学家”“小数学家”。
我深知:教育的爱和责任,是一种主动走出去的担当,它能够迈向更远的天地、更广阔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