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淇
日前,购物平台上一款“731毒气实验室益智拼装积木”引发争议。该玩具共8小盒,包装盒上标注了“铭记历史”字样,并标榜具有“爱国教育情感启蒙”“军事主题历史还原”等功能。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罪行,是刻在中华民族基因里的伤痛,容不得半分轻慢与戏说。二战期间,这支恶魔部队在我国东北建立秘密实验室,用活人进行细菌实验、毒气实验,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那些阴冷的实验室、锈蚀的实验设备,始终警示着人性的边界。这段历史绝不是可以拼装的素材,更遑论“游戏化”的谈资。对历史的回望应成为庄严的祭奠,而非商业的筹码。所谓“爱国营销”,不过是对苦难的二次伤害。
更令人不安的是,“游戏化”的历史表达会消解年轻一代对苦难的感知。若这款积木流入市场,接触它的孩子可能将拼装过程视为普通游戏,却无法理解其背后承载的血泪历史。当严肃的历史变成手中的拼图,当沉重的伤痛变成娱乐的游戏,将彻底扭曲历史教育的意义。
“铭记历史”绝非空洞的口号,需要通过真实、严肃的方式传递,让年轻人懂得历史的沉重与和平的珍贵。而这款积木用益智、趣味的外衣包装苦难,不仅会让历史的警示意义大打折扣,更可能在潜移默化中侵蚀民族记忆的深刻性。
涉事商家打着“爱国”旗号行消费历史之实,暴露的是逐利本性下的底线缺失。明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罪行是一道历史伤痕,仍为攫取流量刻意消费苦难,这种虚假的爱国叙事实则是将民族伤痛异化为牟利工具,不仅刺痛了公众情感,更践踏了历史认知的底线。
历史不是任人涂抹的画布,民族伤痛更不是可以随意消费的“IP”。任何试图通过解构历史苦难来牟利的行为,都必将遭到舆论谴责和法律严惩。整治该类乱象既要重拳出击,更需筑牢思想防线。监管部门要迅速介入,对涉事商家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下架相关商品并追究法律责任,形成有力震慑;购物平台要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商品审核力度,堵住类似问题商品的上架漏洞,杜绝平台成为亵渎历史的温床。同时,必须加强历史教育,尤其要通过课本、博物馆、纪录片等载体,向青少年群体系统阐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罪行,培养年轻一代自觉抵制历史戏说与消费的意识。
这款积木的出现是一次深刻的警示。我们必须警惕任何形式的历史“游戏化”“娱乐化”,捍卫历史认知的底线与民族记忆的纯粹性。唯有对历史保持敬畏,才是对无数遇难同胞的告慰;唯有深刻铭记苦难,才能凝聚走向未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