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基础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5年9月26日 星期

大课间里的最炫“民族风”
遂昌县石练镇中心小学探索开展民族体育项目
图为学生在玩摘柿子游戏。(学校供图)

□本报记者 林静远

9月12日大课间,遂昌县石练镇中心小学的操场上充满欢声笑语。畲族学生雷雨天晴和同学正在体验稳凳游戏:两人分坐在长凳两端,手握套圈,随着长凳转动,雷雨天晴看准时机一抛,套圈划出优美的弧线,1个、2个、3个……接连命中标志杆。阳光下,他们一遍又一遍尝试,玩得不亦乐乎。

在石练小学,大课间不只有跑步、跳绳等常规体育项目,也有不少像稳凳这样富含畲族韵味的民族体育项目。学生在跃动与欢笑间,触摸家乡文化,也让民族体育项目在校园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来自家乡的运动记忆

长久以来,学校开展的大课间活动以常规体育项目为主,形式单一,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运动兴趣。为改变这一情况,上学期,学校将课间从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让学生有充分的运动时间。为了丰富运动项目,校长雷陈华想到了引入民族体育项目。

石练镇是个多民族乡镇,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占比达20%,其中绝大多数为畲族。雷陈华也是畲族人,深知畲族有不少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器材简单、趣味性强,而且极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他认为,学校可以借助这些独特而亲切的畲族传统体育项目增加大课间的趣味性,“这些项目富含民族文化,既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又可以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为系统梳理畲族传统体育项目,雷陈华走访了当地10多个民族村,并向丽水学院副教授郭永红请教,研读其所著的《畲族体育》一书,从源流、发展、运动方法到文化价值,逐一深入学习。除了理论积累,雷陈华还接连走访遂昌县畲族文化研究会和多名非遗传承人,广泛听取建议。“学校要开展民族体育,自己总得先搞明白。”他笑着说。

经过充分调研和筛选,学校从30多个畲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精选出10多个。竹竿舞、稳凳、赶猪跑、摘柿子、抄杠、畲拳、斗牛……这些项目不仅贴近畲族民风民俗、易于上手,还充分体现了畲族文化的智慧与特色。

让民族体育扎根校园

如何推动民族体育在校园扎根和发展?学校建起一支由体育教师牵头、各科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队伍。

数学教师雷建宏从今年2月起,主动投身于省级非遗项目稳凳的学习中。稳凳外形接近跷跷板,通过三脚架支撑一条可旋转的长凳,参与者需在蹬踏和旋转中完成套圈等动作。面对约2米高的器械,如何保持平衡成为最大挑战。为此,雷建宏不仅查看大量视频资料,还走访村民深入了解传统玩法,坚持每日实地训练。历经数月苦练,他终于熟练掌握了运动技巧。

然而在实践中,雷建宏发现稳凳的高度过高,成年人尚需多次练习才能掌握技巧,更别说小学生了,而且还存在安全隐患。于是,他建议学校进行改造,将长凳的高度从2米降至0.4~0.5米,使其更适合小学生身高,确保运动安全。

除了器材改造,教师们还发现部分民族体育项目的规则并不完全适合小学生。以摘柿子为例,规则要求进行多轮投掷和统计,流程烦琐,学生兴趣不高。教师翁新乐带领团队重新设计规则,简化为“一球定胜负”:一旦有学生接住“柿子”,便立刻抛向空中由下一个接力。新规则使该项目节奏变快,学生参与度提升,运动氛围也更热烈。

民族体育项目还激发了家庭的运动热情。二年级学生周鸿一的妈妈表示,周末孩子经常拉着她一起玩抄杠。由此她知道了这个起源于畲族的运动项目,也了解了民族体育文化和畲族人的聪明才智。

“具有竞技、娱乐和健身功能的民族体育项目,改造后受到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也从以前的‘要我动’变成‘我要动’。”雷陈华说。

在学生心里种下“石榴籽”

操场上,6根长竹竿在12名学生的默契配合下有规律地开合、敲击,伴随着畲族音乐,变换出五角星、田字形等丰富队形,20名身着民族服饰的学生轻盈地在竹竿间跳跃穿梭……今年4月,学校举办了“最美三月三·共绘石榴红”民族文化节,教师黄丽红与学生共同创编的竹竿舞引来阵阵掌声。表演队伍中,畲族与汉族学生共同协作、彼此配合。四年级学生吴宇萱说:“创编时,我们和畲族同学一起交流,不仅学会了竹竿舞的特点,也了解了畲族其他文化。”

“三月三”是畲族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畲族文化中有重要地位。学校组织这样的特色活动,旨在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增进友谊,了解并弘扬畲族文化。活动前夕,校德育主任金文婷发起门票设计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创作民族体育主题门票。学生们的作品五花八门,有的描绘了竹竿舞的场景,有的设计成赛事节目单,图文并茂、创意十足。“这些作品在校园展出,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金文婷说。

今年儿童节,一场民族体育运动会在校园拉开序幕。各班需组团完成由摘柿子、蹴石磉、摇锅和赶猪跑4个民族体育项目融合的接力比赛。在这个过程中,畲族与汉族学生共同代表班级出战,为获得胜利团结协作。“学生在民族体育运动中增进认同,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雷陈华说。

对于校园民族体育的传承与发展,雷陈华还有更多设想,他打算下一步开展高难度的毽球等项目,并准备带领师生参加省、市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让他们走向更广阔的竞技场。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