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嘉兴市秀洲区:“成长不倒翁”抗逆力课程
区域开发音乐、绘画等表达性艺术课程,如“捉‘妖’记”心理课引导学生用画笔具象化内心压力源,通过小组协作设计成长修炼秘籍。在“超级玛丽冒险”游戏化课堂中,学生将挫折比作“小怪兽”,通过角色扮演学习“收集蘑菇(资源)—升级技能(策略)—战胜困难(行动)”的抗挫模型。
2.宁波市奉化区:“幸福能量卡”活动
全区20余所中小学发放3.5万张定制刮刮卡,包含“自我挑战”“同伴互助”等68种任务类型。例如,高三学生通过“现场做20个开合跳”“与好友拥抱10秒”等身体活动释放压力,初中生通过“家庭互动卡”完成“为父母做早餐”等任务并记录情绪变化。活动后开展“挫折收获卡”分享会,引导学生提炼可迁移的抗挫经验,形成“问题解决—情绪管理—资源整合”的模块化认知框架。
3.杭州第十四中学:“智慧成长中心”
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生涯规划整合,开设“发展性心理辅导活动课程”,通过VR体验、卡拉OK等沉浸式工具开展情绪调节训练。例如,在“考试焦虑应对”课程中,通过虚拟考场情景模拟,结合认知行为疗法调整学生消极思维,同时利用智能设备进行实时生理指标监测,帮助学生理解情绪与身体反应的关联。
4.杭州市滨江区滨兰实验学校:“情绪能量瓶”主题课程
学校针对不同学段设计分层活动:低年级通过“情绪城堡”沙盘游戏识别基本情绪,中高年级制作“情绪能量瓶”,用不同颜色液体代表情绪强度并学习“摇晃—静置—观察”的调节步骤。
5.杭州外国语学校:AI心理伙伴课堂
心理健康课中引入“减压星球”智慧终端,学生通过AI小星进行对话,例如在“你好,拖延君”课程中,终端提供拖延行为树状图分析工具,帮助学生拆解任务难点并制订分步计划。课程数据同步至学生身心健康数据支持中心,形成个性化心理成长档案。
6.义乌市绣湖中学:精心构建减压空间
“呐喊减压喷泉”以自然律动抚平浮躁,“情绪宣泄唱吧”则成为声音自由绽放的温室。当学生情绪翻涌难以自抑时,“宣泄人”提供了安全的出口;需要即时倾诉时,“智能心理机器人”那温和的回应总在静静守候。
7.杭州市北秀小学:心理剧《魔镜中的一米阳光》
学生通过情景剧演绎“敏感多疑—人际疏离—自我接纳”的心理变化过程。演出后开展“优点轰炸”活动,学生两两结对用“我欣赏你……因为……”句式互相肯定,并制作“抗挫能量手环”,将同伴反馈的优点写入手环佩戴。课程延伸至家庭,要求学生与家长共同创作家庭冲突解决剧本,通过角色扮演练习积极沟通。
8.衢州第一中学:“领养一棵树”系列活动
学校以学生与树共同成长的模式,设计人与树互动的各项活动,其中包括“领养一棵树”仪式等,让学生在照料树木的过程中获得被需要感,最终形成以树育心的目标,在年轮更迭中培养出学生的心理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