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9月30日 星期

只想再多上一堂课
——追记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教师邵永银

□本报记者 于 佳

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历史教师邵永银的备课笔记,永远停留在“抗日战争”那一页。9月12日第三节历史课上完后,42岁的他却再没能回来他钟爱一生的讲台。

高二(1)班学生林胡斌记得他最后离开时的背影,“老师脚步很轻,肚子却越发大起来,我们不懂事地以为那是啤酒肚,不知道肚子大起来是老师的肝硬化严重了”。

9月27日,温州市教育局发文,要求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开展向邵永银老师学习系列活动。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伟俊也作出批示:“邵永银老师事迹感人,感动得满眼热泪,的确是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光辉典范,值得学习。”

“生病是自己的事情”

邵永银的家距离学校有20多分钟的车程。推开他的家门,墙上挂着全家福和女儿的相片,书柜上则摆放着他大学里读的课本,有《世界史》《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等。这些泛黄的课本,是他命运改变的见证。他时常和妻子邵仙丽说,如果不读书,自己走不出大山。

而客厅中央还横着一张黑色的按摩床,非常触目,也让人猛然醒悟,这个家庭的男主人已经被病痛折磨了多年。

2014年12月,邵永银被确诊为肝硬化晚期,但他一直拒绝和学校说明情况。“生病是自己的事情,不要给学校添麻烦。我喜欢和学生待在一起。”邵永银对妻子邵仙丽说,“学校给我排了14节课,已经是在照顾我,一般老师都要上15节课。”

9月15日晚,在打车去医院的路上,他还嘱咐妻子:“先不要请假,也许明天就好了,我周一上午还有3节课。”第二天,不请假不行了,邵仙丽终于向学校说明了情况。她说,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帮他做了错误的选择。

而不得不请假的邵永银也第一次在朋友圈里直面自己的病痛——“终于知道痛得死去活来是什么感觉!”

在这之前的4年半时间里,除了妻子,身边的人对他的病情都一无所知。邵永银以为不说出来,自己就可以再多上一堂课。

“学生的事情怎么放?”

邵永银的老家在永嘉县碧莲邵元村。1997年,他考入了温州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现为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邵仙丽是他的高中同学,她说:“当时一个班里50多个学生,能去读本科的,只有几个人。”为了能让儿子顺利地完成学业,邵永银父母推着小木车来到温州城里做麦饼,而邵永银也不负众望,大学里年年都拿奖学金。

9月17日,得知他生病住院的消息,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刘建国第一时间前去探望。刘建国不仅教过邵永银,还是他大学4年的班主任。他说:“我知道他一直比别的学生用功,但没想到他会病成这样。”

“邵永银的家,即使通了高速,也还要弯进去。”大学同窗夏成煜说,邵永银从大学起就对自己发了狠心,常常在熄灯后,用手电筒看书;没有课时,也总是在班级或图书馆,很少出去玩。

这种勤奋,日积月累,似乎成了邵永银身上的一种秉性。

在他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的11年里,通常早晨6点左右就会到校,晚上10点之后才会回家。2006年结婚时,他没有请过婚假;女儿出生时,也只是去医院陪了一上午;有一次在课堂上咳血,他不得不去医院就诊,见到医生的第一句话也是:“我是高三班主任,能不能不住院,只吃药?”

邵仙丽常常为他这种憨直万分“恼火”,但也不敢和他吵一句,因为医生说过“肝硬化不能动气”,只能求他,能不能将学校的事情放一放?而邵永银总是说:“学生的事情怎么放?抓一抓,就上去一点,高中就这么3年,老师是有机会帮助他们改变命运的。”

“他是努力改变学生的命运了,可是他自己的命运也被改变了。”说这话时,邵仙丽忍不住失声痛哭。

“育怎样的人?”

2001年,邵永银毕业后进入温州市二十一中,担任高中历史教师。从教18年,他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2011年还被授予“温州市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

邵永银的历史课脉络清晰,他擅长画年谱、画地图,而且板书字迹潇洒。“比如‘秦的统一’,他从向北、向南、向西南三个纵度,逐一深入,一目了然。”高二(1)班学生郑雅怡说。因为邵老师的课,高二(5)班学生王思齐也开始考虑改选历史。

邵永银曾连续多年担任备课组长,备课、上课、出卷、抓成绩,他都是全组的“智多星”。2018年9月至2018年11月,他和同段两位同事一起带的2020届高二历史学考,AB率将近80%,创下2017届新学考以来学校5届所有学科的最高纪录,超过同期全市AB率平均值近30个百分点,成为全市二类高中的典型。

9月27日,邵仙丽来到学校,整理邵永银的遗物,发现他办公桌上的3本文件夹里码着数百张考卷,每张试卷上都有他用红笔写的批注。同事王雪芳说:“开学两周,他出了两份试卷,认认真真备课改试卷,带着病痛工作到最后,而我们对他的病情全然不知。”

在邵永银留下的六七本教学笔记上,还密密实实地记录着他所带班级的点点滴滴——

“课间跑操,女生在内道,男生在外道,注重团队精神。”

“王琦琦校服太长,要换成155的。”

“中午要布置禁毒工作的手抄报。”

……

而笔记本的第一页则赫然写着:“育人目标——育怎样的人?”

受邵永银的影响,他带的很多学生都将当老师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有个班甚至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最终都成了教师。

“我们班同学总是叫他一声‘师父’,起初是因为他事无巨细地照料我们,很像唐僧的碎碎念;后来大家还是叫他‘师父’,是因为真的渴望成为像他一样的老师。”陈安情如今也成了一名历史教师。而毕业生周芝君则感慨:“自己当了老师之后,才知道他是一位多么尽职尽责的老师呀!”

得知老师病重,数百名学生及其家长不约而同地赶到邵永银的家里。有的半夜里才到,不忍打扰,只在窗户外悄悄地看上一眼;有的则自发留在老师家中,寸步不离……

温州市二十一中的师生们将对邵老师的怀念与不舍,写成长信,发布在校网上。校长徐海龙说:“学校失去了一颗闪亮的星。悲痛之余,我们一方面要学习和发扬邵永银老师爱生如子的高尚品德和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另一方面我们更希望全天下的教师都能更加关爱自己的身心健康,远离病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