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教经纬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11月5日 星期

剑指“严进宽出” 推进学业评价改革


□本报记者 汪 恒

长期以来,“轻松的大学”被用来形容高校学生学业挑战度偏低、“混日子”、毕业轻松的现象。扭转“轻松的大学”现象、给大学生合理“增负”,是高校加强本科教育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省高校从完善学业考试评价体系、严格和优化学业管理等方面切入,通过机制改进和创新,努力引导学生刻苦读书、求真学问、练真本事。

完善考试评价体系 给学生合理“增负”

“考试卷面成绩55分以下者,课程考核成绩一律定为不合格;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比例不低于40%……”浙江中医药大学最近发布了一则课程考核改革的通知,对每门课的成绩评定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根据这则通知,平时成绩包括了课堂表现、课外作业、平常测试、实验或实践报告等7种形式。同时,课堂签到占平时成绩的比重不能超过20%。像浙中医大一样,省内高校在课程考核上普遍提高了门槛。只要答好期末一张试卷,一个学期便可高枕无忧的情形正逐渐成为历史。

实际上,省教育厅早在2014年就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学业指导和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严”字当头、多管齐下,对包括考试评价在内的诸多学业管理环节提出了原则性的意见,力争还校园一个“清新学风”。《意见》提出,要推广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合理确定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

平时成绩的比重上去了,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部分学生“考前临时抱抱佛脚就能过”的侥幸心理。以此为基础,各高校又相继出台了规范平时成绩评定依据的相关规定,努力做到科学赋分。

“水课”是高校里一种特别的存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不良默契,教师随便上课,然后给出高分,学生也乐得轻松。改革考试评价体系,也成为高校“消灭”这类“水课”的重要手段。一种把教学和考试分开,任课教师不参与课程期末考试出题、评卷等环节,被称为“教考分离”的方法在省内高校中间开始推行。浙江音乐学院是全国第一所在所有课程中推行教考分离的本科高校。实施两年来,教师主动钻研教学效果的多了起来。学生们跑琴房、跑图书馆的频率高了起来。全校的教风学风全面向好。

为了保障试卷质量,省内高校还逐步建立起事后评审分析、抽查制度等多样的试卷质量管理机制。如浙江财经大学就与外省财经类高校合作,组织校际联考。大家以学科共性为基础,在会计、数学等基础大类课程上联合出卷、形成联考试题库、互抽试题,并集中流水批阅试卷。

严格学业管理 激发内在学习动力

轻轻松松就能毕业、淘汰率过低,本科教育阶段“严进宽出”的现实带来的弊端逐渐显现,既让学生容易松懈、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又制约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针对这些问题,我省高校纷纷把起“出口关”、念好“紧箍咒”。

加强学业管理,首先要建立起约束机制。根据2014年出台的《意见》,高校对于无法达到专业毕业要求的学生,须按规定给予留级、转学、退学处理。同时,根据相关考核要求,严格重修和延期制度。此举给学生的学业表现划定了“红线”。我省高校还相继建立起学业预警制度,及时提醒那些有不合格表现的学生。如浙江工业大学建立起“三色两类”的学业预警模式,将预警分为成绩预警和考勤预警两个类别,以及红、橙、黄三色预警等级。浙江工商大学推出“12、24、36”的预警模式,即对未获得学分超过12分的学生予以预警,24分留级,36分则要退学。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对于学业出现困难的学生,更多的高校开始主动行动,通过课后学业辅导和答疑制度等来加强教育引导。在宁波大学,设有学生学习互助中心,校方会收集学生需求,组织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为低年级学生提供课业辅导。浙工大则建立了学习困难学生集体晚自习的“亮剑营”和朋辈一对一帮扶等制度。

有一类学业困难学生,不是不爱学习,而是内心不喜欢所读的专业。对此,省教育厅多次出台关于普通高校学生转专业的指导意见,引导高校在政策和制度允许范围内,扩大学生的学习选择权,尤其满足专业学习困难学生转专业的需求。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推出零门槛转专业制度之后,学生转专业的成功率从5年前的66.76%提升到了现在的90%以上。

对更大范围的学生群体来说,高校要想办法让他们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读书上,激发其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其中,健全辅修专业就是常见手段之一。我省高校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积极跨学科、跨专业学习,适应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如浙江大学推出国际组织精英培养计划,采用“外语+国际组织+X”的培养模式,所培养学生涉及校内52个专业。学校还修订了培养方案中的个性学分设置,新设微辅修模块等。此外,还有高校已经在探索建立荣誉学位制度。今年6月,浙江万里学院的一些本科毕业生就收到了学校下发的荣誉学士学位证,不仅成为校方对优秀毕业生的特别认可,也进一步激发了在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