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教经纬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7年4月24日 星期

高校“禁外卖”不如提升服务质量


高校“禁外卖”不如提升服务质量

□徐 岚

最近,不少高校出台禁止外卖的规定。大连某学校称,“各公寓如发现订餐、送餐的同学,将对该同学寝室断电3日,如有同学举报订餐、送餐情况,给予500元奖励”。结果在网上引发舆论沸腾,学生直呼学校管得太多,剥夺了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

高校“禁外卖”无非几种理由,外卖食品卫生难以保证,外来人员身份不明,外卖餐盒加大卫生管理压力等。总之一句话,都是为了学生好!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是为了学生好,为什么学生不买账呢?据媒体报道,去年12月,南宁某高校出台规定,禁止任何食品的外卖派送,学校食堂也禁止打包食物,可结果怎么样呢?学校食堂拥挤不堪,许多学生只能靠吃泡面和面包填饱肚子,显然违背了管理者的初衷。

要知道,学生选择叫外卖多半是因为食堂饭菜不好吃,供餐时间一成不变,学生耽误了吃饭时间只好选择外卖充饥,食堂拥挤不堪,就餐环境差,有时候打完饭连座位都找不到……学校若真的为学生着想,就该抛弃行政思维,改进食堂布局,优化食堂管理,让学生主动选择去食堂就餐,这样才可能真正禁止外卖进校园。

学校出于学生健康和人身安全的考虑,全面禁止外卖,看起来包裹着浓浓的爱意,却是行政思维在作祟。虽然外卖可能确实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但是政府有关部门自会肩负起监管职责。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具有完全行为能力。学校用强制的方式禁止外卖,涉嫌垄断经营。众所周知,现在很多高校的食堂实行外包,并不由学校提供服务,这里面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本身就有待质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简单粗暴的禁令,实际上是将管理失职的黑锅丢给学生来背。

相比之下,西北大学食堂推出的“官方外卖”,用的不是禁而是规范的方式,这种开明之举既满足了学生的用餐需求,又提供了食品安全保障,被学生戏称为校园版“饿了么”。要想学生不抵触,学校就得从根本上反思自身的问题,而不是强迫学生在拥挤的食堂里排队就餐。

现在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网络订餐已经融入了不少人的生活。大学生是最富有朝气,也是接受新鲜事物最快的群体。如果高校的管理思维仍旧停留在传统时代,必然不能被学生接纳。高校不仅是管理者,同样也是服务者,如果总是摆出一副“你是学生,我出台什么规定你都得遵守”的架势来,那么学生肯定还会想出很多变通的办法来逃避学校的处罚,最终禁令只会变成一纸空文。


上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