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师周刊▪课堂创新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5年11月14日 星期

心有多大,教室就有多大


□杭州市临平区临平第一小学 姚继菊

雷夫·艾斯奎斯说:“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他还说:“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

我想,流动着的应该是教师的道德、智慧、态度,以及由其而引发的学生的道德、智慧、态度的总和。

如果空白处流动的仅仅是知识,是机械的传授、冷漠的规矩,是惩罚和害怕,这间教室就是狭小的;如果流动的是信任、尊重和赏识,是爱和激情,是彼此的交流碰撞,是浓浓的兴趣和不竭的动力,这间教室就是宽广无垠的。

教学《克和千克》时,我没有用教材上指定的1千克盐,而是让学生喜欢带什么就带什么。

哪知一上课,还没等我开口,学生们就叽叽喳喳说开了。

“老师,我带了4瓶光明牛奶,250×4=1000g。”王清和的小脸上洋溢着自豪。

“我的这袋金丝小枣也正好是1千克!”姚钰不甘落后。

“我带了2袋盐,300+300=600g,不够1千克,我又添了一袋400g的红糖,正好!”

“我称了1千克的橘子,大约有10个。”

……

为了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我故作不解地问:“你们带的东西,有的重1千克,有的重1000克,它们一样重吗?”

“1千克就是1000克,只是单位不同而已嘛。”

我接着向更深处引导:“1千克=1000克,那么1千克和1克比,它们有多大的区别呢?请左手拿着1千克的物品,右手拿着1克的2分硬币,掂一掂,比一比。”

学生饶有兴致,一会儿就有了答案:“拿着1千克的手好像要沉下去了,只拿1克的手好像要飘起来了。”

“1千克的东西很重,1克感觉什么都没有。”

……

下面的课水到渠成,学生身边最熟悉的东西:铅笔、橡皮、文具盒、书包……都可以拿来当教具,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再在天平或台秤上称一称。估得最准的学生,总能得到掌声。

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克和千克的概念也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爱华曾指出:“学生的心应该是智慧的海洋,不应是真理的仓库,学生拥有的应该是活的智慧,而不是死的知识。”

智慧的课堂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如何精益求精,而在于给学生自由飞翔的双翼,让各种兴趣自由地生长、各种思想自由地发展,让思维在发散后掀起新的波澜、推上新的浪尖。

作为教师,在关注学生的今天时,更应该考虑他们未来的发展,考虑究竟能给予他们什么,其中有多少值得他们一生珍藏。

教师的心有多大,教室就有多大;教师的心有多大,学生的发展潜力和创造空间就有多大。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会还你一份精彩……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