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师周刊▪课堂创新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11月14日 星期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避免沦为形式主义工具
——您觉得还有必要用粉笔出黑板报吗?(续完)
下期话题:
体育教师能当班主任吗?

树人中学张祖平

黑板报成果难以保存。一幅精心制作的黑板报,往往随着下一期主题的到来被彻底擦除。

教室后墙是课间学生频繁活动的区域,人来人往,图文内容常被无意蹭花。加之梅雨季节和潮湿天气的不利影响,黑板报的视觉效果往往一两周后就大打折扣。

这对于付出心血的学生来说,未免有些遗憾。

为此,有些班主任让学生使用色彩更鲜艳、附着性更强的颜料,尽管评分上去了,但下次清理的时候极为费力。

一些黑板报完成后,除了评比教师匆匆浏览几眼,很少有其他师生驻足细看,实际观众寥寥无几。

这种为评比而生、面向评委的作品,即使存在错误也无人指正,缺乏真正的教育互动。

葛永锋

黑板报是传递价值观的鲜活窗口。每当学校德育处确定主题后,班主任便与学生共同搜集资料、遴选素材。粉笔黑板报的创作涉及排版设计、色彩搭配和字体书写等多种能力。为了使板报更加美观,学生还会主动研究构图比例、学习粉笔绘画技巧。

通过推荐与自荐相结合的方式,班级将各类能人推到前台:例如有美术基础的学生、硬笔书法出色的学生、能熟练使用电脑的学生。这些有特长的学生被组织起来,组成黑板报制作团队。若成员较多,还可分为两个或多个小组,轮流承担刊出任务。

从擦黑板、搜集资料、设计排版、打草稿,到绘画、书写直至最终完成,整个过程既需要耐心,也离不开团队协作。

每次黑板报刊出完成后,编辑、版式设计、绘图和书写人员都会在作品前合影留念,并将照片连同获奖文件一并上传至班级钉钉群。

通过参与黑板报的制作,学生深刻体会到一个道理:每一次成功都源于脚踏实地的付出。

树人中学张祖平

有些教师认为出黑板报能全面提升学生能力,但实际情况是,由于班级之间存在评比压力,实际参与的学生往往是排版、书写、绘画方面的佼佼者。

我曾尝试让全班学生轮流参与,但多数学生的作品确实难以达到基本要求,反而打击其积极性。

有一些黑板报完成后教师很少给予针对性反馈与指导,以致学生在经历两三次实践后能力便趋于固化。

如今,黑板报几乎已无用武之地。如果说过去擅长出黑板报的学生还能在未来求职中展现优势,如今这一技能已难觅应用场景。

若真要与时俱进地提升学生能力,不如指导他们学习电脑排版、图像设计等更具现实意义的技能。教育应面向未来,而非固守形式。

浩 军

当然,黑板报不一定非得全部用粉笔书写,也可以将粉笔书写与手抄纸片、绘画图片等结合起来,创新展示形式。此外,部分条件较好的学校为各班配备了电子班牌,但这一资源尚未被充分利用来展示班级的电子小报。

静若夏柳1

用粉笔书写往往被视为教师的一种专属技能。当学生看到老师在黑板上如变魔术般写出工整美观的板书,或绘出生动灵活的图画时,常常心生向往,也想亲自尝试用粉笔写字或作画。于是,总有个别胆大的学生趁老师不注意,悄悄拿起粉笔,在黑板上一展身手。

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发掘他们在书写与绘画方面的潜能,让学生参与粉笔黑板报的制作无疑是一条最佳途径。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黑板这一阵地,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创作空间,让他们在黑板上书写漂亮的粉笔字、绘制丰富的插图,从而锻炼动手能力。

此外,黑板报的版面设计能体现学生的审美素养,主题与内容的选择则需要一定的文学功底;而整个制作过程又离不开团队协作。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高质量地完成一期黑板报。这一过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有效增强班级凝聚力,可谓一举多得。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