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5年11月11日 星期

名校生当辅警:是“大材小用”还是“人尽其才”?


近日,“中安卫士北京”公众号公示了北京市公安局公交总队2025年11月拟聘用的勤务辅警名单,共80人。名单中包含了拟聘用辅警的毕业院校信息,其中不乏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名校。这一现象迅速引发公众关注,“北大毕业生当辅警”等话题再次成为热议焦点。

每当名校毕业生选择基层岗位,总有人调侃此为“大材小用”。然而,这种论调恰恰忽略了职业选择的本质——学历并非界定岗位价值的标尺,个人志趣与社会需求的匹配才是核心。越来越多名校毕业生坦然走向曾被贴上“大材小用”标签的岗位,打破了学历与职业的刻板关联,体现出新一代青年对职业价值的理性认知。这份清醒与勇气,值得理解和尊重。

必须认识到,基层岗位绝非“小用”,它们恰恰是维系社会运转的关键节点。辅警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社区工作者化解邻里矛盾,乡村教师点亮教育灯火——这些工作直接关系民生福祉,其社会价值不容低估。真正的“大材”,也需在实践中历练与成长。名校毕业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出色的实践能力,能为基层工作注入新思维、新方法:运用大数据优化社区治理,借助新媒体开展公共宣传,以系统思维破解治理难题。这些岗位不仅呼唤“大材”的扎根,也成就“大材”的成长。

更重要的是,职业选择本就应回归个人意愿。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有人志在科研前沿,有人愿赴基层一线,也有人追求工作与家庭的平衡。名校学历应是一把开启更多可能的钥匙,而非束缚选择的枷锁。当名校毕业生不再被“必须谋求高位或高薪”的刻板印象绑架,勇敢走自己的路,这并非退缩,而是“放下包袱”后的清醒决策,是对“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更高目标的追求。

现实中,贩卖焦虑与鼓吹“学历贬值”之声不绝于耳。但真正智慧的人,懂得职业发展没有绝对标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优解。名校毕业生奔赴基层、选择平凡,并非“大材小用”,而是以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大材”从不被岗位定义,只会以自身能力重塑岗位价值。

全社会唯有摒弃“大材小用”的陈旧偏见,才能洞见每份工作的深层价值。唯有如此,才能让各类人才在最适合的舞台上绽放光芒,最终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磅礴力量。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