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季 颖)10月27日,省教育厅发布《浙江省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导意见》,明确要循序渐进推进各学段人工智能通识教育。
意见指出,各学段的培养目标要各有侧重,小学阶段以“感知—体验—创造”为重点,重在培养学习兴趣;初中阶段以“理解—应用—协同”为重点,重在深化理解与协同应用;高中阶段以“探究—创新—融通”为重点,重在实践创新和前沿探索。全程均需注重人工智能安全与伦理教育。
意见明确,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内容建设以普及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应用场景、伦理安全和社会影响为核心,结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围绕“人工智能体验与感知”“人工智能知识与原理”“人工智能探索与创新”“人工智能安全与伦理”4个方面构建螺旋上升的核心内容体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意见明确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将人工智能教育有机融入信息科技、通用技术、科学等课程,大力倡导项目化、跨学科学习方式,确保基础内容开足开齐,实现全体覆盖。同时,支持学校因地制宜开发与自身文化、区域产业相结合的特色校本课程与学习项目,并利用课后服务为学生提供分层分类的社团活动、专题实践与竞赛集训,构建“普及—拓展—创新”三级培养路径,为学有余力和有特长的学生创造个性化发展机会。学校还要积极拓展校外学习资源,让学生在真实应用场景中深化理解、开阔视野。
此外,意见强调,要完善课程教材与评价体系,强化师资队伍专业发展,健全资源共建与共享机制。省教育厅还同步发布了《浙江省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学段目标、内容要求与教学评价建议(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