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基础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5年10月10日 星期

渔家娃的“黄鱼”必修课
温州市洞头区鹿西中心小学开展海洋劳动教育

□本报记者 杨 倩 通讯员 林胜意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黄鱼鲞制作大赛在温州市洞头区鹿西中心小学的操场上举行。五年级学生许淋鑫戴着橡胶手套,熟练地用竹刀将黄鱼沿脊骨剖开,精准去除鱼腹里的内脏后,撒上粗盐揉搓,动作一气呵成。“去年我第一次剖鱼时,将鱼胆弄破了,鱼非常苦。现在,我能在3分钟内处理完一条鱼!”她扬起沾着鱼鳞的小脸,笑容里满是自豪。

这场与黄鱼岛海洋渔业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劳动技能大赛,是学校“‘鱼’你有约”海洋劳动教育实践的缩影。自2019年以来,这所海岛学校依托年产值超亿元的黄鱼产业,将海洋劳动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让渔家娃在渔网与鱼汛间读懂家乡,在实践中成长。

作为中国生态大黄鱼之乡,鹿西乡的“黄鱼岛”“东一”“鹿鲜”“东珍”等四家黄鱼养殖企业为学校提供了绝佳的课堂。“为什么黄鱼养殖要用深海网箱?”“鱼鲞晒几天才能保持最佳口感?”在黄鱼产业研学周中,学生们带着问题走进黄鱼岛海洋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祥武详细介绍了黄鱼的生长情况:“你们看,这些鱼每天要吃3次特制饲料,水温必须控制在18℃左右。”学生们蹲在网箱边,认真记录着数据。

“我们不做简单的参观,而是让学生成为小渔民。”校长刘玉飞介绍,为此,学校设计了“黄鱼成长记”系列课程:低年级学生用彩笔描绘“我家门口的黄鱼”;中年级学生撰写黄鱼养殖观察日记;高年级学生则挑战制作黄鱼全宴——从剖鱼、晒鲞到烹饪鱼块,劳动课上常常飘出海鲜的香气。同时,学校还联合黄鱼岛海洋渔业有限公司设立“少年渔业观察员”岗位,鼓励学生定期向企业提交养殖建议;邀请浙江海洋大学专家开发“海洋科普角”,带领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浮游生物与黄鱼生长的关系。

在一系列海洋劳动项目中,劳动技能大赛上的黄鱼全宴最引人注目。学生需独立完成从选鱼、处理到烹饪的全过程,评委由家长、渔民和教师代表组成。“我给女儿打了满分!”家长陈海艳看着女儿陈贝熙端出的红烧黄鱼激动地说,“她以前连菜刀都不敢碰,现在能做出饭店水平的菜了。”陈贝熙则在作文中写道:“当大家抢着吃我做的鱼时,我觉得比考100分还开心。”

“‘探究鱼’勋章3枚,‘巧手鱼’勋章2枚,‘巧嘴鱼’勋章1枚……”在学校的“五育鱼”评价墙前,学生们争相查看自己的“成长鱼鳞”。2024年,学校升级了校园评价体系,将劳动参与度、创新能力等纳入考核。这一多元的评价体系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闪光点。在校园明信片征集活动中,擅长绘画的学生绘制了《黄鱼洄游图》;在“巧嘴鱼”演讲比赛中,原本内向的学生变成班上的“黄鱼代言人”……

“以前觉得晒鱼干很简单,直到被咸腥味熏得流眼泪,才知道爷爷每天凌晨3点起床有多累。”学生赵菡绘说。她的黄鱼鲞制作视频经班级公众号推送后获赞无数。视频里,晒得黝黑的她拿着鱼干,笑容无比灿烂。通过“做中学”,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劳动技能,更体会到了渔家文化的厚重。

目前,学校超过八成的学生参与过黄鱼产业相关的劳动实践。刘玉飞望着校园里陈列的学生鱼拓画,感慨道:“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知道,家乡的大海里藏着无限可能。”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