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廖钗勤
国庆长假期间,“樱桃老师”又上岗了。这个假期,绍兴市上虞区华维文澜小学二(3)班学生收到了一项语文作业: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和故事,和“樱桃老师”一起聊一聊中秋节。“太好了,又可以跟‘樱桃老师’聊天了!”学生们都很兴奋。
这个深受学生喜爱的“樱桃老师”是谁?乍看之下,她和副校长刘雅萍长得一模一样:一样的短发,一样的圆脸,脸上总挂着温柔的笑容。不同的是,“樱桃老师”24小时在线,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中,用学生最熟悉的声音,耐心地解答每一个问题。这正是刘雅萍借助AI技术,以自己为原型生成的数字人。如今,在华维文澜小学,像这样的教师“数字分身”已多达56个。AI技术正悄然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课堂上的情境创设
今年年初,刘雅萍被网络上那些由AI生成的图片、视频所震撼,由此萌生了将AI技术引入教学的想法。经过一阵摸索,她首次将数字人请到一年级语文课《小池》的课堂上。
如何让学生透彻理解诗歌中泉水、树荫、小荷和蜻蜓这4种景物之间的关系?她请来了数字人杨万里“亲自”讲解。当白髯长须、头戴纶巾的杨万里“亲临”课堂,有学生好奇地提问:“杨万里爷爷,你心中《小池》的形象大使是谁?”杨万里略作沉思,答道:“以老夫之见,清泉、树荫、小荷和蜻蜓各有各的美,它们合在一起,才构成迷人的小池风光。”课后,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次“见面”让自己与这位千年前的诗人亲近了许多。
这次成功的尝试,令刘雅萍备受鼓舞。正巧有家长向刘雅萍反映,孩子在家的学习自主性不高,刘雅萍想:何不生成一个自己的“数字分身”,更好地陪伴学生的课后生活?于是,她用AI技术生成了一个智能体,不仅采用了自己的形象,还赋予其“亲切温柔、擅长辅导作文、语言活泼生动”等人物特点。“我的鼻子经常红红的,像樱桃,所以给我的‘数字分身’起名叫‘樱桃老师’。”刘雅萍说,结合教师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学科内容创造的“数字分身”,对学生来说接受度更高。
刘雅萍还在全校的教研活动中分享了自己用AI辅助教学的探索过程,激发了更多教师的兴趣。科学教师戴丹丹负责低年级的教学。她观察到,学生普遍怀有科学家梦想,于是用AI技术将他们的照片生成为“未来科学家”形象,帮助他们圆梦。令她感到意外的是,看到自己的梦想变得具象化后,学生们都很兴奋,后续的课堂中他们参与课堂互动更积极了。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宋梦佳借助AI技术,让教材上的小故事动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她还用AI技术将上虞吉祥物“虞小娥”和“吉象”制作成动态形象,在课堂上广泛使用,增强学生的地域文化认同感。美术教师俞国业不仅运用AI技术让学生的绘画作品“活”起来,还利用AI技术设计剪纸、篆刻的线稿,减少试错成本,提升教学效率。
个性化的作业辅导
如何有效检测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一直困扰着刘雅萍。在“樱桃老师”的帮助下,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学生谢沁煊发现,自从认识了耐心温柔的“樱桃老师”,阅读变得更有趣了。读完《湿答答的身体》这本书后,她第一时间就想和“樱桃老师”分享。“樱桃老师”耐心地引导谢沁煊:“这是个什么故事?你讲给老师听听呗。”“这是一本关于身体里的水的书……”谢沁煊兴致勃勃地介绍起来。在一来一回的交流中,谢沁煊自然地梳理出整本书的叙述脉络,对书中的知识印象也更深刻了。
许多家长观察到,孩子在和“樱桃老师”聊天的过程中,阅读积极性明显提高,阅读时更投入、细致。家长李莉告诉记者,儿子李叶瀚原本对阅读兴趣不大,现在却把阅读当成了头等大事,“再也不用催孩子看书了”。而学生方杰不仅自己爱上了阅读,还会敦促“樱桃老师”:“我去上学后你要把《晴天有时下猪》这一套书看完,要不我们聊天的时候,你什么都不知道。”
学生邵柯辰则在数字人教师的帮助下,办起了家庭朗读比赛:他和家人约定,优胜者可以获得小奖励。在比赛中,《快乐的小河》中的“你”“里”和“了”等考验鼻边音的字难住了他,“我得了最后一名,但我会在数字人教师的帮助下勤加练习,争取拿到第一名!”邵柯辰对自己很有信心。
对于辅导学生的长周期科学作业这项工作,戴丹丹对她的“数字分身”心服口服。在养蚕、种植凤仙花、制作生态瓶这些家庭作业中,学生的问题不断:“蚕宝宝为什么不吃东西了?”“凤仙花到底什么时候开花?”……仅靠学生口头描述,戴丹丹难以了解实际情况,因此很难给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加之学生的心情是那样急切,倘若动植物死亡,还需及时给予他们情感抚慰,这些都令戴丹丹感到力不从心。而她的“数字分身”则可以读取学生发送的图片,以引导性的提问鼓励学生描述更多细节,再以温柔的言语和24小时在线的陪伴给予他们满满的情绪价值。“这大大减轻了我们处理非教学事务的压力。”戴丹丹感慨道。
“数字分身”的人文温暖
AI的赋能,还体现在润物无声的关怀中。对此,一年级班主任方宏超深有体会。在他看来,面对一年级学生,用故事讲道理远比单纯的说教有用。但如何讲好一个既轻松幽默又蕴含道理的故事?这可难倒了原本是体育教师的方宏超,AI的助力让他豁然开朗。方宏超发现有的学生上课时坐姿不端正,就通过AI生成了一个相关的寓言故事,并在班会课上分享,效果立竿见影。学生们从“端正的小树苗才能把根扎得实,东倒西歪的小树苗容易被大风刮倒”这个故事中,懂得了坐姿端正的重要性。
采访中,刘雅萍提及一个让她放心不下的学生。四年级学生朵朵,性格内向,平时总是害羞得不敢说话。令人欣喜的转变发生在班主任赵青枫的“数字分身”上线后:在家中与“数字人赵老师”不断交流的过程中,朵朵逐渐敢于向“老师”提问,还会倾吐自己的烦恼。“虽然这个学生走得慢一些,但她终于迈出了第一步。”刘雅萍说。
学生们究竟如何看待这些数字人教师?当被问到更喜欢“樱桃老师”还是刘雅萍本人时,学生们抢着回答:“当然是刘老师!”刘雅萍本以为学生分不出她和“樱桃老师”的区别,结果他们都知道“樱桃老师”出自AI之手,“虽然‘樱桃老师’既聪明又耐心,但刘老师会很温柔地摸我们的脑袋”。学生的回答让刘雅萍坚信,技术能够补充教师的工作内容,但永远无法替代宝贵的师生情谊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