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师周刊▪课堂创新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9月26日 星期

家务劳动教育,是学校的事,还是家长的事?

本话题可继续探讨——

翘楚(楼主)

那天,我与一位年轻妈妈吃饭,聊及生活琐事。“我最不喜欢做家务了,不做家务就好了。”年轻妈妈的一句感言让我深思。他们一家三口都住在婆婆家,家务都由老人包办。

家长不做家务,怎么培养孩子做家务的技能和习惯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回想我们这一代人做家务的技能大都是在母亲指导下一点点学来的,父亲则教我们修理技术、用电知识、各种手工。

从我的经历来看,家务劳动的责任方应该是家庭,直接教导者应该是家长。

学校教育虽承揽了很多,但家务劳动教育也让教师来负责,并不现实,总有点走过场的味道。

家务劳动教育,是学校的事,还是家长的事?大家来说一说吧。

龙泉许东宝

劳动教育本质上是学生自己的成长需要,学校和家庭应当携手共进,共同促进学生的劳动素养发展。

学校与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角色定位有所不同:学校应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为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提供知识支撑和思想引导;而家庭是劳动实践的第一责任场域,诸如参与田间劳作、家务劳动等具体实践,由家庭组织实施往往更具便利性和持续性,效果也更显著。

学校与家庭应紧密配合、有机结合,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既有知识又有能力,真正成为生活的强者。

yhglll

新学期多了很多劳动教材,从低年级的整理抽屉、铺床叠被,到高年级的制作蛋挞等美食,内容设计循序渐进。然而,仅靠教师口头讲解是不够的,学生要结合真实操作才能掌握技能,但学校基础设备配备不足,导致实践环节难以落实。

劳动教育的本质在于动手实践,建议将劳动教育明确划分为校园实践与家庭实践两类,学校和家长各司其职方是良策。

赵占云

教育是百年大计,不应被割裂为“谁的事”或“谁的责任”。学生的成长与教育并非某一个人的专属任务。学校与家庭如同两个砝码在教育天平的两端,任何一方缺位或懈怠,都会导致教育失衡。

我们现在提倡的劳动教育远不止简单的家务劳动或田间劳作,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应对家庭、社会及集体生活中各种实际需求的能力。

而这需要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多方协同、共同推进,学生才能去适应,去获得技能并加以运用。

例如,在学校,学生最基本的劳动是保持课桌及周边环境的整洁,维护公共空间的卫生;在家里,学生应能自理生活起居,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这些看似微小的实践,正是劳动教育落地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走向独立与责任的起点。

赵占云

劳动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包括做家务、种菜等具体劳动,也涵盖日常生活中诸多基本技能,如整理课桌、收纳衣物、保持个人卫生等,这些都属于劳动教育的范畴。

在家庭中,劳动内容主要包括扫地、洗碗、洗衣等家务活动。家长应承担起教育责任,引导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共同分担家务,从而培养其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和“小主人”意识。

在学校,劳动教育则体现在整理课桌、打扫包干区、擦拭黑板等日常事务中。教师需加以指导,通过学生的共同劳动,维护教室的整洁与秩序。

劳动教育不仅需要家庭与学校各司其职,更离不开家校之间的密切配合。只有家庭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和综合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