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5年9月23日 星期

减少低效作业量方能做好学问


□汪昌莲

近日有媒体报道,某985高校文学类专业本科生方贝贝发现,课程作业越写越厚,到大三时,近半数同学需要将几十页的作业胶装成册提交。调查显示,多所高校本科生反映,存在作业“字数竞赛”现象,其直接目的就是争取更高的课程分数。

这一现象背后,实则是本科教学与评价机制中长期存在的“重量轻质”倾向。本该作为巩固知识、提升能力途径的课程作业,却在功利化竞争的驱动下,逐渐演变为重复堆砌、冗长空洞的体力劳动。尤其在期末阶段,多门课程作业集中爆发,学生疲于应付,甚至滋生抄袭敷衍、粗制滥造之风。

这就像身体超重会影响行动和健康一样,过量的作业同样会限制学习效果。真正有价值的学习,不应陷入以页数论高下、凭厚度定成绩的误区。改革当前作业设计机制、推动“减量提质”,已显得尤为迫切。

本科作业“瘦身”与否,不仅关乎日常学习的实效,更与学位论文质量存在深刻关联。当前,不少本科生论文篇幅冗长,内容却相对空洞,往往是大段罗列文献,重复已有观点,缺乏真正的问题意识和学术见解,缺少独立思考与严密论证。究其根源,正与平日缺乏“精练、清晰、有逻辑”的写作训练有关。‌

因此,推进作业改革,不仅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更是为了引导他们走出“字数迷思”,回归学术本质——以精准的表达、严谨的思考和创新的观点为核心追求。教师应在作业设计中注重质而非量,减少机械性任务,增加开放性、应用性题目;学校要优化评价体系,鼓励过程性评价、多元评估,不再以“厚度”为标准。

理想的教育,应当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思考与深度学习的时间,而不是被低效作业挤压殆尽。教师要通过更具启发性、实践性的课题设计,使学生从被动应付转为主动探索,从堆砌文字走向锤炼思维。

教学改革非一日之功,需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唯有卸下负担,学生方能轻装上阵,真正走向学术探索与能力成长之路。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