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诵读、品悟、拓展”三大策略,可激发小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并提升其理解能力。
□衢州市柯城区大成小学 邵丽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要求,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随着统编教材中文言文篇目大幅增加,面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应试化倾向,笔者尝试探索更有针对性的文言文教学策略。现以统编教材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为例。
一、以诵促读,读出韵味
(一)反复读,准字音,通句读
1.解字词读音
教学中,教师不应将读音直接告知学生,而应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甄别、确认。《囊萤夜读》中存在两个多音字:“盛数十萤火”里的“盛”读作“chéng”,因其意为“盛放”;“盛数十萤火”里的“数”读作“shù”,表示数量众多。
2.树句读意识
反复诵读,明确节奏,明晰句读。在教学中处理句读问题时,需辨析停顿并明确原因。如:“胤/恭勤不倦”中的“胤”是人名,其后应停顿;“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中的“则”是连接词,表顺延或转折;“家贫/不常得油”中的“家贫”是“不常得油”的原因,应停顿。
(二)想象读,讲画面,悟情感
文言文言简意赅,却极具画面感且蕴含深刻含义。教师可以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想象式朗读、思辨性朗读。
1.聚焦画面
引导学生设想车胤在闷热夏夜读书的情景,将其与现代环境相比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带着画面朗读全文,在朗读过程中走进文本、体悟文本。
2.聚焦人物
师生合作朗读文言文,学生依据教师的解说有选择地朗读句子,聚焦人物的勤学精神,从而生发出对车胤读书精神的敬意。
(三)补充读,作对比,破难点
针对文言文中的重点字句,可以借助相关阅读材料,化难为易。例如文中“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为重点句,其运用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展现了车胤刻苦读书的情景。在教学这句话的过程中,可以引入《凿壁借光》进行补充阅读,通过对比阅读,帮助学生理解“以”字的灵活用法。
在教学重点处适度补充阅读材料,有助于学生深入体会文言文的表达方法,感受古人刻苦读书的精神,同时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实现有机融合。
二、以品促悟,感知学法
(一)巧用注释,化解疑难
注释能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理解文言文。教材编者已将疑难字词的含义凝练于注释之中,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借助注释扫清阅读障碍。
(二)运用组词,巧解字义
对于文中未加注释的字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组词法推测含义。通过联想现代汉语中的常见词汇,将文言单字扩展为双音词,从而化难为易,理解文意。
(三)观察插图,深化理解
1.观人物,知形象
引导学生聚焦插图中的细节,通过询问“主人公在做什么”,将图片信息与文本关键词句相印证,初步建立人物形象。
2.抓细节,破难点
以文中“家贫”为例,指引学生在插图中找线索,如简陋的屋舍、散落的书籍,既呼应“家贫”,又暗合“博学多通”,图文互证。
3.深度思考,体察深意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例如提问“胤家贫,可有富足之处”“今者,有可鉴之处否”这类具有思辨性的问题,带领学生领会文本内涵,促进文言文学习。
三、开拓扩展,提炼方法
学习文言文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单篇文章学习拓展至多篇文章学习,并开展自主学习。
(一)抓品质,识人物
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主研读,从《宋濂嗜学》《怀素写字》等同类文言文中,探究不同人物对待学习的不同态度。以《囊萤夜读》为例,运用查看注释等方法理解句意。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外拓展阅读其他文言文,整体诵读,抓住人物意志品质,感知人物形象。
(二)明要素,成方法
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组元模式,语文要素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有效抓手。当文言文嵌入教材时,应根据文言文的特点,考虑是否和语文要素相呼应。例如《囊萤夜读》所对应的语文要素为: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形象。紧扣中心,从字、词、句中推敲人物的特点与品质。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多为人物故事,如《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等,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文言文拓展阅读,运用反复诵读、借助注释等方法,明确人物类文言文在语言、动作方面的描写方法。
(三)引思辨,联生活
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囊萤”“凿壁”等学习方式在今天是否值得提倡,引导学生形成思辨性拓展阅读习惯,科学看待学习压力,提升语文运用能力。
“诵读、品悟、拓展”策略,不仅能有效激发小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更能提高其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提升语文素养。通过多元化、互动性、拓展性、思辨性的教学,让学生在感受文言文魅力的同时,奠定坚实的语言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