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如松
教师亲自批阅学生作文,这是“作文为媒”的师生交流。教师只有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文字+情感”,才能触摸学生的“心跳”。
用AI批改学生作文,这样的“实战”要不得。一个学期8篇大作文,没有硬性规定要篇篇“详批”,到你手里怎么就来不及了呢?
一言以蔽之:如果教师可以用AI批改学生的作文,那么学生也可以用AI写作文交给教师。
翘 楚
教师批改作文的目的是什么?为完成批改任务吗?否,是为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写作情况,为下一步指导做准备。让AI代替批改,教师怎么才能了解学情,又将怎样指导学生写作呢?
用AI批改作文,看似找到了一种更为细致贴心的办法,实则是对教育工作的不负责,对作文教学的不负责,对学生的不负责。
教师可建议学生将自己的作文交与AI批改,寻求更好的修改。但这只能偶尔尝试一下,不可实操。如果将写作这件事托付给AI,虽然表面上学生的作文水平提升了,但学生不愿动脑的现象将积重难返,这绝对是一条歧途。
葛永锋
虽然我不是语文教师,没有尝试过用AI批改学生作文,但我实践过用AI批改学生的地理综合题作业。
有欣喜,AI能依据设定的评分标准给出相应的分数,并提供点评和改进意见。
AI批改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学生有创意的回答,往往被判为错误答案。因此,使用AI辅助教学要事先评估,在教学时保持清醒头脑,不能让赋能变成“负能”。
AI好比是我们在登山时用来支撑的两个登山杖。作为一线教师要拥抱新技术,创设应用场景,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教学信心,提升育人成效。
yhglll
AI当然可以作为工具用来辅助写作,但绝不应成为逃避困难的捷径。
学生用AI写作文,教师用AI检测作文的AI率,学生再用AI把AI率降下去,人工高一尺,AI高一丈。那么,整个写作过程到底是谁在收获成长?
树人中学张祖平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些教师连AI如何批改作文都不清楚,仅凭“机器无法理解情感”等固有认知便匆忙批判,甚至全盘否定这类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这才是真正的不负责。
AI批改系统的底层逻辑是从语义分析到情感识别模型的迭代,从评分规则的动态优化到对不同写作风格的兼容度测试等。
学生日常的作文练习,我建议教师亲自批改,虽然AI批改极其详细,但因为太便捷,教师可能对其产生依赖,进而弱化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益处不大。
而在各类征文比赛中,我觉得AI批改可以一试。评选追求的是速度和奖级,而不是反馈。学生一般只知道自己的作文得了几等奖,至于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不好,教师一般是不反馈的。
如果不用向学生反馈,我觉得用AI批改更为客观,至少能减少师生之间因相同爱好、情感或经历而产生的“投缘分”。因为,一旦学生的作文“投缘”了,行文和书写中的错误可能会被忽略,致使分值出现虚高。
教师用AI批改作文,还需要多加试验。我的经验:用扫描上传替代拍照上传,得到的批改结果更为精确;多个AI批改同一批作文、同一个AI多批改几遍、人工批改和AI批改对比……得到的评价更为接近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