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样的AI作业批改日益形成越来越庞大的“系统”,那么理应引起各方警觉。
□朱建人
近段时间,AI作业批改系统的使用似乎作为一种时尚迅速流行于各类学校,尤以中小学为盛。何哉?中小学体量最大,市场潜力无限,且内卷最甚,因而跟风也最快。只要商家稍加炒作,“专家”略作鼓吹,便有许多地方的学校一哄而上,唯恐被他人抢了风头。更有一些家长不甘落后,将此作为孩子“提分”的神器。
近年来,“AI+教育”迅猛发力,其是未来教育发展方向,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热点亦在情理之中,而若将之视作商机则不得不加以审慎考量了。至于此类抓眼球的项目在教育教学中可能产生的诸多误区,以及对学生成长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则鲜有考虑和警觉。事实上,时下有不少大众媒体甚至专业媒体舆论对AI批改作业的做法赞赏有加。
毫无例外,媒体对AI批改作业的赞赏,大多体现于提高教学效率、解放教师劳动、实现精准施教这几个方面。殊不知,对这几个方面效能的吹捧,恰恰折射出当下教育的问题所在。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对人的培养本质上追求的不是刷题量、知识存储与复现水平,而是人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程度,及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旦将教育简单理解为对受教育者施加机械化、精细化的训练时,其异化程度已经不轻了。
AI本身只是一种辅助人类的思维工具,永远替代不了人类蕴含着情感特质的思维。将这样的思维工具用来束缚或替代学生的思考,其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譬如,据媒体宣传,某学校使用某AI作文智能批改系统后,在学生端,AI提供详细的批改报告,并为学生提供如何润色之类精准的写作指导,针对学生的作文给出开头、中间、结尾的框架建议等;在教师端,AI提供的班级分析报告展示了全班的得分情况和写作能力分布,帮助教师精准定位教学重点和难点。过去批改45份作文教师至少要花四五个小时,现在交给AI作文批改系统只需20分钟。且问,这样的作文教学还有多少育人的价值?的确教师能从中获得时间“解放”,但这除了能忽悠阅卷教师以获得高分外对学生毫无用处,且必定误人终身。如果这样的AI作业批改日益形成越来越庞大的“系统”,那么理应引起各方警觉。
让我们还是回到源头上来想明白几个最简单原始的问题吧:
——作业是什么?作业是仅仅作为巩固所学知识的操练,以达到使大量知识准确复现,而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评价效果,还是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尝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信息加工能力?若是前者,连学生的作业都可以让AI去帮助完成,更何况作业的批改?若是后者,则必须通过师生之间的真实互动来加以完成。如若一所学校乃至一个地区的作业设计普遍用AI批改系统来完成,恰恰是在反证着这个学校和地区作业设计水平的低劣。
——为何要批改作业?从教学评价的视角看,批改作业当属一种形成性评价,其主要功能是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状况的反馈分析,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批改作业是教师职业中无可替代的一项工作,除了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批改过程中来,以获得自主发展的能力以外,是不能有其他替代形式的。尽管AI生成的那些貌似精准的数字分析十分吸引人,但在学生作业中传递出来的信息远不是统计数字所能包含的。
看看当下的现实,是长期“目中无人”的教育教学,导致了今天令人担忧的教育危机和人才危机的存在。AI来了,让人类看到了一片崭新的科技天地,而科技就是一柄双刃剑,千万别让AI受功利驱动,以违背教育规律的方式干预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