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师周刊▪理论研究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5月9日 星期

宁海构建“托幼一体”服务模式实践研究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2~3岁的幼儿。

□宁海县教育局 施海晓

为让孩子得到全面而连续的教育,解决家长“无处托”“入托贵”的问题,有专家提出将2~6岁的儿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即把托班教育纳入整个幼儿园的教育体系,形成“托幼一体”模式。

宁海县是浙江省婴幼儿照护服务先行县。县教育局通过提供政策保障、补充托位供给、把关托育质量等举措,充分发挥幼儿园主阵地作用,构建具有宁海标识度的“托幼一体”服务模式。该模式被列入宁波市第四届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近3年来,宁海县幼儿园在卫健部门审批的储备托位数从2235个增长至4020个,公办幼儿园办托率从62%增长至100%,基本解决全县所有家长的入托需求。

一、多部门联动,架构整合性行政保障机制

宁海县成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担任组长,印发《宁海县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通过新建、改建或扩建,增加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要求选择城区2所、乡镇2所省一级和省二级公办幼儿园增设托班,收费实行政府定价管理。

由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建立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多部门联合印发《宁海县幼儿园办托管理办法》,将托班的人员配备、设施设备、保教质量等内容纳入日常管理范畴。

县卫健局、县发改局联合印发《宁海县婴幼儿照护服务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实施办法》。首先是普惠托位新建补助,对提供普惠托育服务的幼儿园,按每托位1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补助资金按4∶3∶3比例分3年拨付;其次是普惠托位运营补助,根据考核成效,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分档补助,优秀的300元/生,合格的250元/生;再次是社区照护服务补助,对进入社区开展养育照护服务活动的幼儿园,给予50元/人次补助;最后是示范性奖励补助,对获评国家、省、市级示范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分别给予每个20万元、15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

二、多渠道办托,构建多元一体供给新格局

在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下,对有条件的幼儿园挖潜扩容,要求城区幼教集团充分利用新开园的闲置学位“流动办托”,人员及设施设备在园区间同步流动,确保城区托位总数供给。比如,实验幼教集团2020年在新开的湖西园区设立托育部,2021年将托育部搬至新开的悦郡台园区,2023年又将托育部流动到新开的悦隽明湖园区。

全县现有43家普惠性民办园审批托育部。县教育局鼓励其拓展低龄服务,甚至转登为托育机构。同时,鼓励生源不足的乡镇农村公办园审批托育部。目前,全县共审批托位2635个,其中公办幼儿园的托位数占75%。

随着农村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幼儿园允许“托小混龄”模式设班。在小班招生后仍有剩余学位、无法独立编班的,鼓励招收3周岁以下婴幼儿。目前,宁海县有8个乡镇的224名托班幼儿以混龄形式就读。

宁海县鼓励幼儿园节假日开展社区养育照护服务,将托育辐射到社会,即组织3周岁以下散居婴幼儿亲子活动,开展家庭科学养育指导。比如,县中心幼教集团金阳园区组建蒲公英养护小组,不定期走进社区开展婴幼儿养育照护公益活动,提升社区家长科学养育技能。

三、多途径提质,创生多点融合托育质量提升体系

“托幼一体”既强调将0~6岁婴幼儿教育保育作为一个整体,又关注不同年龄段儿童教育的阶段性与差异性。县教育局制定《托幼一体质量考核方案》,重点关注托班师资配备、课程设置、家长满意度等,并与幼儿园发展性考核挂钩;县卫健局制定《宁海县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单位指导细则》,全县各医疗保健机构对全县已备案的托幼一体园给予具体指导。

县教育局、县卫健局邀请托育专家制定托育一体化课程标准。同时,县教育局确立城区3所优质幼儿园为托幼一体县级示范单位,成立托育科研小组,聚焦幼儿生活,挖掘自然、社会两大资源,做好养、护、育三方面融合,研磨托育课程规范提升体系。作为宁海县示范园之一的桃源中心幼儿园于2021年着手幼儿园托幼课程一体化建设的策略研究,2023年获宁海县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2024年获宁波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