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教师只有充分理解教育家精神,才能更好地理解职业生涯发展,不断激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内驱力,承担起为往圣继绝学的历史使命。
□浙江大学 柯溢能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是首个以教育强国为主题、以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重要任务的国家行动计划,纵深谋划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系统性跃迁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要全面贯彻《纲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就必须积极推动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
一、中国式现代化为教育家精神注入源头活水
教育家精神不是外来的,也不是教科书上的,而是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孔子、韩愈、朱熹等历代教育家的思想和事迹,到“有教无类”“修齐治平”“经世致用”等教育思想和理念,再到历代儒家经典和书院等传承教育思想的载体和场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师道传承经时代更迭与沉淀,不断焕发新彩,烛照着教育工作者们前行。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其最鲜明的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为教育家精神注入了新的力量,充实了新的内涵。我们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魂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交流借鉴中繁荣世界文明的百花园。
二、建设教育强国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内在要求
《纲要》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这就需要新一代教师在时代的大熔炉中磨炼,敬业爱岗,在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牵动千家万户,也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内在需要。教育工作者要以教育家精神为纽带,展现教育的温度、广度、力度,将国家战略与民生属性紧密结合,在师生的互融互促中建构创新教育生态,培育一批又一批的时代新人。
因此,建设教育强国为弘扬教育家精神提供了目标追求与发展动力,教育家精神为建设教育强国凝聚人心并作出示范。
三、弘扬教育家精神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教育家精神是对我国教育家和教书育人实践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围绕《纲要》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就要全面阐释、深化宣传教育家精神,把教育家精神融入教书育人日常行为,彰显时代内涵。
围绕《纲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就要将教育家精神贯穿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各环节,为教师发展构建良好生态,不断完善评价体系,营造人人都争当大先生、全社会关心教育的良好氛围。
围绕《纲要》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加强教师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
教育家精神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追逐的光芒。弘扬教育家精神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共产党人在教育领域的精神谱系。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突出党建引领,综合运用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大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广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形成强大的正面示范效应,创新构建教育家精神弘扬机制。
(本文为2024年浙江大学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研究课题2024009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