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基础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4年5月7日 星期

让“星星的孩子”不再孤单
——宁波市特教中心孤独症儿童实验班办学纪实

□本报记者 邹红宇

4月24日,经过连绵的阴雨之后,宁波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晴天。在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教师吴露露注意到滑梯和跷跷板已经完全干燥,就趁午饭后的空闲时间带着班上的6个学生前去玩耍。在10分钟的玩耍时间里,这6个学生始终很安静,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很多孤独症儿童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仿佛来自遥远的星球,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宁波市特教中心党总支书记王韬表示,为了给予孤独症儿童最适合的教育,学校于2023年创办了浙江省首个孤独症儿童实验班——金星班。吴露露就是金星班的班主任,在她和其他教师全方位的关爱下,这群“星星的孩子”享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变得不再孤单。

“星星的孩子”的一天

早晨8点,金星班学生阳阳走进校园,生活助教接过阳阳后,两人手牵手前往教室,阳阳一天的校园生活就此开启。早已在教室等待多时的吴露露一眼就注意到,阳阳的手上还拿着一朵粉紫色的杜鹃花。“这朵花是送给谁的呀?”她满怀期待地询问。阳阳沉默不语,表情有些害羞,但还是坚定地伸出手,把杜鹃花递给了吴露露。最近,吴露露每天都能收到阳阳送的花,每次她都以惊喜的笑容和爽朗的“谢谢”回应阳阳。

“陶瓷碗是用来装米饭的。”“玻璃碗是用来装鸡蛋的。”“不锈钢碗是用来装汤的。”……沟通与适应课上,阳阳在触控电子白板上滑动手指,缓慢但正确地把不同的碗和对应的食物连起来。“阳阳真棒!老师奖励你一颗‘小星星’!”教师寿雪琪牵着阳阳的手把他引回座位,随后在黑板上阳阳的头像后面贴了一张小星星贴纸。在金星班,这些小星星贴纸可以用来兑换小零食。

这堂课上,除了授课教师寿雪琪,还有正副班主任、康复训练师和2名生活助教在场,他们会一起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加上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金星班教师和学生的数量比高达2∶1。”副校长柳奇君介绍,在这样的师资队伍支持下,金星班开设了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唱歌与律动、绘画与手工等7门基础性课程,此外还有情境游戏、一对一康复训练等拓展类课程,以及感统训练、手工社团、班队活动等融合类课程。

每到课间,阳阳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和同学们在教室外的空地上骑童车。用力蹬下脚踏板,红色的童车开始移动,阳阳的脸上也洋溢着快乐的笑容。记者注意到,教室里黑板下方挂着6个代表不同学生的彩色收纳袋,里面按顺序装好了当日的课程卡片。每上完一堂课,阳阳就会把代表这堂课的卡片放到收纳袋最下面的口袋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彩色收纳袋里的卡片越来越少,一天的课程也接近尾声。

走进“星星的孩子”的内心

地面上印着数字和小脚丫,墙上贴着上洗手间、开关水龙头、握笔姿势等生活常识的图示,黑板上贴着学生及当日上课教师的头像……走进金星班,到处都是这样贴合孤独症儿童特点的特殊布置。“孤独症儿童往往对视觉信息更为敏感,所以我们在教室和课堂中经常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吴露露表示,考虑到孤独症儿童具有行为重复、刻板的特点,这样清晰明确的视觉化指令可以帮助他们学习。

班主任和生活助教的办公桌就设在教室后面,便于第一时间掌握学生情况,生活助教全程配合教学和活动。虽然只有6个学生,但是教师们的挑战可不小。辰辰总是用力拍手,浩浩专注在书本上画画,阳阳坐不住,轩轩经常流泪……6个学生各有特点,尤其是刚开始他们根本听不懂指令,课堂也容易变得混乱。

“孤独症儿童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完全不理会外界的引导或干预。”从接到金星班班主任的任务开始,吴露露就一直在了解孤独症儿童的特点和教育方式。她经常和授课教师一起复盘学生们的表现。渐渐地,她发现这群“星星的孩子”也不是完全把自己隔离起来不愿与外界接触,他们每一个行为的出现与所处的环境及环境中的人密不可分。“只有慢慢熟悉他们,以他们为中心了解其真实需求和想法,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找到适合他们的解决方式。”吴露露说。

于是,面对喜欢拍手的辰辰,教师们就用他喜欢的水果图案卡片转移他的注意力;对于浩浩专注画画的行为,就鼓励他用彩笔涂色;每当阳阳坐了一段时间,就及时用小零食奖励他;感受到轩轩的不开心,就带他到专门用于宣泄情绪的教室疏解情绪……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吴露露注意到学生们能听懂一些指令了,跟教师的配合度也变高了,情绪爆发的次数也有所减少。如今,轩轩没事就在她身边打转,用小手碰碰她的大手,经常趁她不注意拉起她的手就舔。“这是他表达喜欢的方式。”讲到学生们的变化,吴露露的微笑中满是欣慰。

给“星星的孩子”更适合的教育

宁波市特教中心已经有77年的特殊教育办学历史,并且积累了10多年校内孤独症学生随班就读的教育经验,此外还有8年校外特殊学生卫星班巡回指导经验。在实践中,王韬观察到,一方面,社会上孤独症儿童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的入学诉求也在不断攀升;另一方面,很多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对中、重度孤独症儿童束手无策,不知道怎样去教育和引导这些孩子,容易使他们成为班级里比较边缘的角色。于是2023年年初,她开始酝酿成立孤独症儿童实验班,让这些“星星的孩子”接受更适合、更有针对性的教育。

“希望你更加健康、独立、勇敢,和同学们一起度过美好的校园时光。”这句话是浩浩入学时他的妈妈写下的,现在已经实现了。浩浩妈妈告诉记者,刚来学校时,浩浩并不适应班级生活,经常哭闹着不想上学。如今,浩浩每天都在校门口笑着和妈妈说再见,在家里也会尝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像自己洗漱、穿衣、吃饭等,甚至还在班里交到了朋友,这让她倍感欣慰。

王韬把首届孤独症儿童实验班命名为“金星班”,是因为“星星的孩子”虽然孤独,但是并不孤单,“我们想通过设立实验班,来挖掘他们身上闪亮的一面”。组织专家团队开展入学评估、成立孤独症儿童教育专班、实施多样化教学方式……王韬和她的团队在不断探索孤独症儿童实验班的教学和管理方式,和家长、社会一起呵护“星星的孩子”成长。接下来,学校将进一步扩大孤独症儿童实验班办学规模,除了金星班,还将有更多以行星命名的班级诞生。这些实验班将“两头延伸”,“努力架构起从学前到职高的学段链”。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