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顾 又到了一年一度各高校开展大学生运动会的时节。近日,在北京大学校运会开幕式上,人工智能学院展示的机器人就“出圈”了。除了北大,很多高校的大学生都在绞尽脑汁利用专业特色来“花式整活”,引来一众网友的围观及点赞。
重在感受运动快乐
□郑建钢
即使只是一场普通的高校运动会,要想与众不同,仪式感也必不可少。各校大学生纷纷利用自己的专业特色“花式整活”,让运动会变得有滋有味、妙趣横生、令人难以忘怀。比如,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超高难度的跳伞表演,“火”出高校圈;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的无人机表演、空乘礼仪表演、飞机模型表演,尽显学校特色;西南政法大学刑侦利剑特训队,或是快步前进,举手抬枪,或是在烟雾中翻滚、起身、托枪,一气呵成,迷倒无数人……张弛有度的运动会绽放出满满的青春活力,不仅增添了喜庆和欢乐色彩,也在师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出场模式,改变了以往开幕式上千篇一律的刻板印象。其实,时代在变,学生群体在变,运动会固有的模式也必然会发生改变,以更为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呈现。这不仅彰显了个性,让学生接受一场精神洗礼,更达到了寓教于乐、锻炼身体、磨炼意志、锤炼作风的目的。
高校运动会作为参与者众多的竞技体育活动,特别需要加油鼓劲,以展示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把自己最好的状态呈现给观众,共同享受体育所带来的欢乐,让大众体育回归纯粹和本真。“花式整活”也好,“显眼包”也罢,之所以引发共鸣,不仅在于多元融合的运动体验,更主要的是让大学生感受到了体育运动的乐趣,更好地享受比赛,并展现出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
展现青春该有的样子
□耿银平
高校运动会上这些“花式整活”的背后,是掩饰不住的青春激情与活力:青年人的思路总是宽广的,思维总是跳跃的。那些澎湃的想象力和激情、创意,为运动会增添诸多新颖元素,也在以运动之名展现青春风采,让“创造快乐,享受生活”的理念得到无声落实。
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不难发现,越是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越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相信,当更多高校充分悦纳各种所谓的“花式整活”,不但不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力和创造力,反而是一种促进和推动。
再说了,大学校园本来就是青春的主场。谁说运动会展示,就只能是中规中矩的班级方阵或是其他有模有样的队形及成果展示呢?即便是在规规矩矩的班级方阵之外,仍然可以多一些与众不同、多一些标新立异。年轻人的世界,本就不存在唯一化、机械化的单一模板。
大学生的生活距离健康并没有那么远。高校只要花点心思,给他们多一点展示的舞台,撬动、激发他们的热情,他们必定会走出“宅”和“丧”。强健的体魄、阳光的心态、满满的创意,就是青春最好的样子。
惟其包容,才有其大
□李 平
谁说操场上不能“花式整活”?那些别具一格、“笑”果非凡的开幕式表演,不仅青春气息拉满,也让这些大学生活成了围观的“过来人”羡慕的模样。
年轻百态,皆是自在。如今的大学生作为数字原生代,经历和见识都不少,他们刚刚自嘲是“硬核头铁青年”“资深脆皮大学生”,换个场景,分分钟又化身“特种兵大学生”,高喊“青春就在脚下,硬座直达拉萨”;前一分钟还在调侃自己性格内向,眨眼间满血复活,争当运动会、毕业典礼上的“显眼包”。
此前有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群体并不缺乏对健康状态的向往。他们对形成健康生活观已经有了自主意识,但是面对学业及生活的压力,他们又常常难以将其融入具体行动。高校要正视这届年轻人的特点,惟其包容,才有其大;惟其常新,才有活力。
大学从创立起就体现其独有的包容特质。正如人类学家项飙所说,好的大学教育不是树立范例,而是要包容鼓励寻找例外。“大学就是给你一个环境,让你在人生比较特殊的四五年当中去探索自己,探索这个世界,允许你犯错误,允许你做疯狂的探索,让你对事情产生理解,当然也学到了基本的知识和技术。”可以说,没有在大学里浸泡上几年,年轻人就很难真正具有完整的人格、形成自己独有的思想体系。
大学是学生人生中富有激情、有着无限可能的阶段,也是需要试错历练、在不断调整中找到人生方向的阶段。在这4年里,做一回“显眼包”、被人围观又如何,多一些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又何妨,那何尝不是他们最为难得的青春印记和最为暖心的回忆?
容许校运会上的那些花式迭出、创意飞扬,体现了一些学校的开放包容、兼收并蓄。而这既是大学之要义,也是立德树人的题中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