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给小学生赊账”这一乱象并不是件小事情,事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事关家庭利益保护,事关健康消费环境维护,事关校园周边环境净化等。
□李 强
8岁的孩子,竟也有了赊账的权利?日前,宁夏银川一名家长反映,一家文具店允许其8岁的孩子赊账抽奖,欠条上写明班级、姓名就可以赊账。视频中,该家长气愤地问:“他有钱吗?你就给他赊?”而店主的回答竟是:“我是做生意的呀”。
其实,小学生遇到特殊情况,赊账救急并非不可。不过,因赊账引发的问题也有不少,有学生为了还“债”偷家里的钱,也有文具店老板放任学生赊账,学生欠费越积越多。如果任凭这种“打个欠条就能轻松赊账”模式发展下去,就有可能导致未成年人形成错误的消费观,习惯于透支性消费,影响日后的成长。
细究起来,“给小学生赊账”还涉及法律层面问题,比方说小学生赊账的行为效力、商家面向小学生开展某些经营活动的适法性等。同时,涉及道德层面问题,在没有征得家长同意的情况下,用赊账的方式事实上是坑害了孩子,也给家长造成了经济负担。
商家为了牟利,不考虑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罔顾保护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所表现出的种种不友好,背离商业伦理不说,也破坏了消费环境。尤其令人忧心的是,学校周边店家随意给孩子赊账,往往暴露出校园周边环境的问题。从过往一些报道来看,“一家赊”牵出“多家赊”,甚至由赊账还牵出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诸多隐患,比如校园周边商超、小卖部、书店存在违规经营、销售危害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书籍等问题。
所以,治理“给小学生赊账”这一乱象并不是件小事情,事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事关家庭利益保护,事关健康消费环境维护,事关校园周边环境净化,需要各方面提高认识,密切配合,形成更大治理合力。
对教育主管部门而言,要会同相关方面,进一步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构筑校园安全“防火墙”,全面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及时铲掉各种隐患土壤。对监管部门而言,要加大监管力度,特别是处罚力度,用常态化监管让商家不敢向未成年人伸手,形成“伸手就被抓”的严管态势。对学校和家庭来说,要通过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有效配合,给孩子讲清赊账的危害,教育引导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消费习惯,自觉抵制和远离赊账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