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银湖实验中学 李栋奇
什么是地理?书上写着,它是一门研究人地关系的学科。
翻开初中课本的地理部分,有地形、气候等地理要素的详情,有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概述,课本的编写有通识性、符合逻辑且内容丰富。但按照计划完成课程教学后,学生仍不乏这样的疑问:“浙江在哪里?”“杭州不是温带季风气候吗?”
在学生们的眼中,地理好像就是书本上写的那些内容。“地理与我们有何关系?学地理可以做什么?”他们不太清楚甚至一无所知。
难道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吗?应该是有的,看看在那书柜里沉睡了3年的《人·自然·社会》,在那只有公开课才会拿出来上的《最忆杭州》。乡土地理教育在我看来,不应该缺位,地理课堂不能没有它。
因此,在地理复习课的时候我专门设计了这样一节课,希望既能够完成学科的复习任务,同时也能融入乡土地理的内容。
在教学设计中,我选择本地的竹作为研究对象。竹是一种具有南方特色的植物,适应着富阳的山水自然;从文化上讲,竹是一种高风亮节的植物,为文人墨客所喜爱。
“竹乡奇妙夜”是本地的节日,我在课堂上利用真实情境导入。
第一个环节是“富春山水育竹乡”。学生通过富阳竹林分布图及富阳气温降水量图,熟悉富阳的地形和气候特征,同时认读地理图表。在课后的交流中,很多学生表示,在这节课中第一次看到富阳的地图,第一次知道富阳的地形是长什么样的。
第二个环节是“民安物阜因竹兴”。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观察真实的竹产品,感受富阳竹文化、竹韵味,了解富阳经济发展和生活变迁,提升对家乡的自豪感。
课前,我查找了富阳本地竹产业发展情况的资料,购买了富阳本土的竹产品作为教具,还找到了过去富阳人使用竹子的老照片。
在小组展示发言中,学生看到了富阳的竹之美,看到了富阳人身上竹的品质,这些品质也在学生的身上体现。
最后一个环节是“奇思妙想蕴竹情”。通过前两个环节挖掘富阳的竹文化特色,设计logo、海报、宣传册等,将这份乡土之情外放且物化。
整堂课以学科知识为始,以乡土特色为实,以创意设计为果,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真实写照。学生们了解了家乡的经济生活,感受到竹子的美丽精神,为富阳地区发展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