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3月7日 星期

大学生向往“央国政”需理性看待


●就业固然是供需双方的“双向奔赴”,但如何抉择终归是个人的事。体制内的安稳工作和到外面闯荡,各有优劣,关键还是要看适合自己的是啥,好好问问自己的初心。

□胡欣红

“大学生不要满脑子‘央国政’(央企、国企、公务员),也要想到我们现在有广阔市场”“做公务员进去以后一眼就看到了头,但在科创企业里看不到头”。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的一番话,引起持续关注。很多人表示支持,但也不乏反对者,有人直言专家又在瞎建议,还有网友激情发言:“你出来创业,让我进去。”

大学生就业不仅关乎个体的命运,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更是成为焦点话题。一方面,不少行业惨淡经营,提供的工作岗位十分有限;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规模屡创新高,预计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58万人。两相叠加,就业压力可谓不言而喻。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后疫情时代下,裁员、失业与降薪等风险陡增,使年轻人的“体制内信仰”愈发强烈,越来越多年轻人把进入体制内作为择业目标,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连创新高便是最有力的佐证。据悉,2023年近260万人报考,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70∶1,最热职位竞争比超过20000∶1。

寒窗苦读多年,谋求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人之常情,依附于体制寻求一种安稳而有尊严的生活,没啥好指责的。但是,如果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将体制内工作作为首选甚至单选,既不现实也不正常。体制内工作岗位数量毕竟有限,财政供养能力不是无限的,而且当最有活力的年轻人都打破脑袋往体制内挤,无疑会严重影响社会的活力和长足发展。对于高烧不退的公务员热,公众在理解同情之余,也常常感慨年轻人缺乏闯一闯的活力和勇气。

角度不同,看法自然就会有差异。专家的建议和网友的“反怼”,各有各的道理,不能简单地以“对”或“错”进行评判。换言之,大学生满脑子“央国政”所引起的关注和争议,其意义在于引发相关各方的正视并积极寻求对策。

“你去做一个有价值的小的科创企业,将来可能成为独角兽,既对社会作贡献,也会给自己带来非常美好的有挑战的人生。”但到底是选择“体制内的铁饭碗”,还是选择在市场波浪中去寻求更多的可能性,既要看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趋势,也要结合个体特点综合考量。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能停留于口头号召,国家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年轻人敢于放开手脚。年轻人勇于创新,不是靠谁的建议或鼓励就能奏效的,必须要有切合实际的社会环境。比如,从发达国家的就业情况分析,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越大,大学生就业形势就越好,因为服务业是容纳大学生最多的产业。相比之下,我国服务业比重偏低,客观上没有给年轻人提供足够施展才能的空间。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脚步加快,如何推进相关行业的发展,实乃改善大学生就业环境的当务之急。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就业固然是供需双方的“双向奔赴”,但如何抉择终归是个人的事。体制内的安稳工作和到外面闯荡,各有优劣,关键还是要看适合自己的是啥,好好问问自己的初心。天性“保守”求稳的,可以将进入体制内按部就班过生活作为首选。反之,天生受不了拘束的,理应到外面的广阔天地闯荡一番。否则,一旦与自己的个性兴趣相违背,再好的工作也会苦不堪言。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