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顾 近日,杭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杭州市区普通高中名额分配招生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杭州市区中考项目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两份文件均指向备受关注的杭州市中考改革,杭州中考分配生政策有重大变化、中考加分项目也将有较大调整。
更好地秉持公平公正原则
□郑建钢
杭州中考政策之所以要作出重大调整,首先是要废除与教育部文件规定相抵触的内容,其次是由于原有的分配生评价方式或多或少存在着学生成绩以外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更好完善分配生招生办法,以提高透明度,保障公正公平。
教育部明确规定,除中考外,其他考试不具有甄别、选拔功能;除中考外不得组织任何与升学挂钩的选拔性考试。教育部还规定,竞赛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因此,占比5%的综合素质评价得分不再保留,从宏观层面来说同样符合教育部的相关规定。
分配生招生录取的操作办法,由现行的“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初中学校等额推荐、高中学校按不低于95%的比例录取”的方式,调整为“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考生填报分配生志愿、高中学校按平行志愿录取”的方式。由于不再由初中推荐,而是以中考成绩作为校内分配生的排序依据,按平行志愿投档录取的方式进行录取,这样一来,考生有了更多的主动权,有助于释放学生的创造力,缓解家长和学生对社会上日益激烈的争夺优质教育资源的焦虑情绪,更好地兼顾公平与效益。
至于中考加分政策的调整,也不是“一刀切”,而是作了人性化处理,加分政策中的具体项目将“保留一批、规范一批、取消一批”,加分条件也进行了进一步严格限制,符合中考加分条件的人数变少了。
新政的施行,对大部分考生来说将是利好。有网友呼吁“这样的政策建议在全国推广”。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现实条件下,全社会更加关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问题。多年来,有关的中考招生政策一直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革,目的就是要尽可能解决日益突出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减轻学生负担。作为推进教育均衡化的一次有益尝试,杭州中考政策的重大调整,是在更好地秉持公平公正原则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推动教育资源更加均衡。
有利于给学生和家长松绑、减负
□朱小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次杭州市中考政策的调整,正是呼应了“双减”政策深入推进需求,将期末考试成绩、素质分与分配生脱钩,有利于给学生和家长松绑、减负。
一方面,期末考试成绩不再作为录取依据,学生和家长就不用每个期末都为考试成绩神经紧绷。尤其是对于初中阶段学习上起步较迟的学生,这样的调整有助于他们从整体上把控好学习的节奏。另一方面,学生和家长无须为综合素质评价分而大伤脑筋,也很大程度上减少他们在课程学习之外的精力投入。杭州市的原分配生政策中,德育、体育、艺术、劳动、科技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评价所占权重不高于5%,但是各区、各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政策都不统一,容易导致不透明,容易给人以教育不公平的遐想、猜测空间。
选拔性考试的公平是最大的公平,通过招生考试政策的调整,以教育的均衡化来营造一个机会均等的教育竞争环境,降低招生过程中的流程复杂性,避免“暗箱操作”嫌疑,引导学生安心学业,减少家长的困惑和担忧,无疑可以取得社会总体,尤其是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2021年6月公布的《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将优质示范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从不低于60%逐步提高到70%,并逐步实现中考全省统一命题。随着分配生的比重不断提高,分配生的选拔招生日益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杭州此次的中考分配生选拔办法的调整,实际上是一种风向标意味的改革,将会产生全省性的示范效应,对于省域内通过教育均衡来进一步落实“双减”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各方诉求间寻求 “最大公约数”
□李 平
杭州中考新政一经发布,瞬间“引爆”各家网络平台,广大民众的目光纷纷聚焦于此。
毋庸置疑的是,此次政策调整指向的是更透明、更公正,更有利于减轻各方面的负担。目前新政尚处于征求意见阶段,社会各界争相建言献策,提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调整后的政策再次凸显了中考这场考试的重要性,引发部分家长的焦虑,比如万一由于疫情、生病等因素导致孩子中考失误怎么办?
第二,杭州此次中考改革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取消过程评价、取消初中学校推荐、取消5%的综合素质评分、调整中考加分政策,将一切竞争规则摆在台面上,迎来家长们的普遍点赞和支持。但相应地,政策的风向标变了,不再拼素质教育,更重中考成绩,那么,令人担忧的是,家长、学生乃至缺乏定力的学校,会不会重新分配时间、资源乃至转移教育教学重心,从而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学业压力?
第三,该政策在招生对象条件中明确,综合素质评定结果成为申请分配生的前置条件,但具体内容以及实际操作办法尚不明晰,家长们希望发布细则对此进行补充及说明,以免后续会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新的不透明或不公正。
第四,有关志愿填报问题,政策细则暂时未出,不少家长对“分配生中考前开盲盒式填报3个平行志愿”感到忧心忡忡。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纵观上述问题,不难看出中考分配生政策的重要性、中考竞争的激烈程度,以及社会对于中考新政护航学生全面发展、最大化维护教育公平的迫切期待。
中考新政正式实施前广开言路,积极采纳各方意见,有利于在各方诉求间寻求“最大公约数”,让政策细节更加完善,落地执行更加阳光透明,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广大家长需要警醒的是,孩子的成长绝不仅限于一场中考,要始终立足孩子的长远发展,而不只是关注眼前的考试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