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4月26日 星期
□本报记者 金 澜
四明花开别样红
浙东“延安”精神哺育万千姚江儿女
四月十六日,余姚中学举行“模拟长征”远足活动
扫码看余姚红色教育风貌

三五支队威名扬,百战百胜赛天将。浙东有了共产党,一片红光满山岗。

1941年,日寇悍然发动了宁绍战役和浙赣战役,中共华东局遵照党中央指示,派遣淞沪游击队南渡杭州湾,开辟浙东抗日根据地。1943年8月,浙东区党委进驻余姚梁弄镇横坎头村,此后逐步形成了以四明山为根基、梁弄镇为军事指挥中心的浙东抗日根据地,领导着400万人口、16个县的抗日政权,成为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

先烈开道为后人,后人继业慰忠魂。4月,清明时节,记者走进这片红色土地,与当地师生一起敲响岁月的记忆之钟。

浙东“延安”的红色往事

青山隐隐,四明山余脉仿佛是天然的屏障,“进”可控制浙东大片平原,“退”可辗转于八百里巍巍四明山,是创建敌后游击战争根据地的“红色屏风”。余姚梁弄,一座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镇。70多年前,红色力量将一山一镇连在一起。

在位于梁弄镇正蒙街核心位置的正蒙学堂里,曾召开过浙东敌后各界临时代表大会。跨过门槛,走进院落,如今依然能感受到当年这场会议的盛大。

1945年1月21日至31日,108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来自金萧、四明、三北、会稽各地的代表中,有来自各民主党派的,也有农工商各阶层的,这是浙东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具有民主意义的大会。会议通过了《浙东地区施政纲领》,选举产生了浙东行政委员会,决定成立浙东行政公署。这场会议的召开,对进一步团结和发动浙东抗日力量,促进浙东抗日民主政权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根据地军民和社会各界的建设下,这片革命热土焕发着生机与活力。横坎头村是浙东“延安”幸福生活的最好见证。在军事斗争取得胜利的同时,浙东抗日根据地成立敌后临时行政委员会,颁布施政纲领;成立浙东银行,发行抗币;创办《新浙东报》,宣传抗日救国;兴办学校、医院、印刷厂等,发展文教卫事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财经工作、文教工作、兵工生产等都做出了一定成绩。”浙东区党委书记谭启龙曾经这么说。

“正当日寇投降,抗战胜利,理应聚首狂欢的时候,我们却要忍痛向你们告别了……”新浙东报旧址陈列馆里,有一张发黄的《新浙东报》终刊号。1945年8月抗战结束,为了实现国内和平,中共中央决定主动撤出南方8个解放区,浙东抗日根据地是其中之一。同年10月1日,《新浙东报》终刊号上刊载了这篇重要文章——《忍痛告别浙东父老兄弟姊妹书》,留下了新四军战士对四明山人民的依依惜别之情。

1945年9月30日,浙东新四军部队和地方党政干部1.5万余人,分批北撤,于11月到达苏北,投入新的战斗。

擦亮红色金名片

嘉兴南湖、宁波四明山,一南一北隔湾相望,红色基因一脉相承,犹如“双子星”闪耀在浙江大地。

为擦亮这张红色金名片,多年来,余姚号召中小学生身体力行弘扬革命精神,组建梁弄镇中小学生“烈士陵园园容志愿护卫队”,31年接力守护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开办了“浙东之声”少儿红色电台;在市中小学综合素质实践基地设立“红色四明薪火相传”教育体验中心;等等。

今年趁着党史学习教育的东风,余姚红色教育再现新亮点,“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党史主题教育、“百年辉煌·我心向党”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新时代好少年·红心向党”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一轮轮精彩纷呈的活动,把学深悟透党史推向高潮。

4月2日,余姚更面向6.8万余名党员开启“忆峥嵘岁月、走红色之路”全市党史现场教学活动,党员们将沿着串联余姚24个“红色地标”的5条现场教学路线,用脚步丈量革命精神之路,在“实景课堂”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余姚市教育局党委委员、专职副总督学魏代明说,余姚丰富的红色遗迹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我们将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内涵,突出参与性、互动性和代入感,全力打造“红色学习熔炉”,让红色历史深植广大师生心中。

红色信仰淬炼青春

“长征精神,今又高扬,春风浩荡,大地流光……”伴随响亮的誓词,4月16日一早,余姚中学的“模拟长征”远足活动拉开帷幕,600多名高二学生从学校出发,徒步30公里,途经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抵达横坎头村开展党史研学。

为这次红色研学旅行,学校做足了功课,不仅按红军番号命名班级、制作纪念证书,还要求学生事先通过音乐课学习至少两首长征路上的革命歌曲、提前学习纪念证书中提到的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生平。

研学根据长征历史,分为瑞金出发长征开始、遵义会议走向成熟、飞夺泸定桥冲破围堵、爬雪山过草地展现气概、会师大会整编队伍、三军会师长征胜利等6个阶段6个“站”,学生每抵达一“站”,盖一次章,沿途还有宣传车播放革命歌曲加油打气。作为姚中学子八项成长体验之一,“模拟长征”至今已经办到第八届,深受广大师生喜爱。

在浙江省四明山红军小学(梁弄镇中心小学),每年开学日,学校都会组织一年级新生到距学校200米的正蒙学堂(学校前身)旧址上“开学第一课”。校长王建波说,百年老校延续古城文脉,革命红校传承红色精神,“我们要用好用足红色教育的资源”。走进校园,穿过陈列红色作品的红色连廊,就到了红色文化教育馆。进入馆内,每位为革命牺牲的优秀校友和梁弄籍革命烈士都设有专栏,以校史的名义铭记每一个名字。多年来,学校秉承“以红养正”的办学理念,开播“红小之声”红色电台、编写校本教材《丰碑下的故事》《丰碑下的赞歌》、到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当小小讲解员……学校还对红色文化活动进行梳理,汇编成册。

在余姚市梁辉小学,师生们最骄傲的是校内就有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梨洲街道革命历史纪念馆,1948年,27岁的梁辉为掩护武工队成员撤退,不幸牺牲。解放后,党和政府把梁辉当年牺牲的地方由雁燕乡改称为梁辉乡,后扩大为梁辉镇(今演变为梨洲街道)。

先烈浩气长存,英雄忠魂永驻。作为以烈士名字命名的学校,梁辉小学以“红色魂,绿色梦”为校训,不仅创编了反映梁辉烈士事迹的红色情景剧——《光辉的青春》,还在最近编写了一套《百年党史·红色精神》校本教材,将百年历程梳理为16个章节。“这是开展红色教育三部曲的基石。”学校党支部书记吴顺耐介绍,第一步,本学期起,每周一国旗下讲话,轮流安排教师上台宣讲对应章节,把红色教育作为每周第一课;第二步,全体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探索,将党史和学科知识结合起来,把每堂课上出红味;第三步,24个班级自选章节召开主题班会。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