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周刊·论文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3月26日 星期

例谈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绍兴市柯桥区秋瑾小学 毛雅丽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尹少淳于2016年提出“美术核心素养”概念,并从“文化理解”角度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美术观念。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胜枚举,而当代学生对其知之甚少,甚至不屑一顾,觉得“老土”。在美术课堂中,为学生支起学习传统文化的桥梁,戏曲欣赏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依托小学美术教材六年级上册《戏曲人物》一课,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和欣赏表演,领略中国戏曲艺术之美。

一、导入和欣赏阶段,从图像识读角度理解文化

图像识读能力是美术核心素养的要素,小学美术教学通过图像识读,选择、辨析、解读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培养学生对图像的感受与认识能力。

“同学们,你们看过戏曲吗?我们国家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剧种,不信你们瞧。”开场白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几个简短的选段:京剧《霸王别姬》、越剧《情探》、绍剧《八戒巡山》、豫剧《穆桂英挂帅》。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很多剧种都有华丽的服装、唯美的唱腔、婀娜的身段、精致的行头……接下来,请同学们分组完成对这几个方面的研究。”

在此课例中,让学生欣赏名剧选段,感受不同剧种的舞台风格,认识到戏曲文化的多元化与差异性,体会不同地区不同的戏曲审美观念。

二、尝试绘画阶段,从美术表现角度传承文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美术学习需要学生将知识点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形成“美术表现”,即用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的过程。

“同学们,了解了不同剧种的知识后,你们对哪个剧种产生了兴趣?请打开相应的资料袋,对这一剧种进行全面了解,同时将你们最喜欢的人物形象画下来。”教师如此引导。

学生在小组探究之后,对某一剧种有了认同,将自己对某一剧种的理解通过“美术表现”跃然纸上。而一幅成功的戏曲题材画作,使学生对戏曲文化的体验更加深刻,对这一剧种的认识更加丰富。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对戏曲文化的兴趣。

三、课后拓展阶段,从创新实践角度发扬文化

课后拓展学习和创意实践,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实践基础对美术元素有效解构和重组,进行创作。在《戏曲人物》一课结束时,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拓展学习。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融合文学、音乐、美术、武术、杂技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传世瑰宝。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它传承发扬下去。除了纸面绘画,还有泥塑、面塑、剪纸、综合材料等很多形式可以表现戏曲的魅力。课后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查阅图集,进行拓展创作。”教师布置了课后任务,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书籍浏览、图片收集等渠道,对某一剧种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探究。

学生交上来的作品形式多样,创意十足,有用连环画形式呈现的“戏曲人物图集”,有利用脸谱元素进行构思的综合材料运用,有以手绘海报对剧种的历史进行介绍……二度学习让传统戏曲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体现了学生对艺术遗产的传承。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