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12月18日 星期

加强引才育才 激发高校发展新活力


□本报记者 季 颖

在前不久结束的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中,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刘一展,作为一名80后骨干教师拿到了二等奖。身为学校的“青年拔尖人才”,去年她还成了国家级项目的执行负责人。该校系统推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计划,助推人才队伍建设,支撑办学不断取得喜人新业绩。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高校发展的根基,要打“基础桩”,下“先手棋”。省教育厅党委十分重视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省教育厅党委书记、厅长陈根芳说:“高教强省建设质量与成色如何,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我们高校人才的聚集度、活跃度、贡献度和能力、动力、活力,抓人才工作必须在谋划人才思路上先人一筹,集聚人才行动上先人一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上先人一层。”

近年来,省教育厅按照“一盘棋”发展思路,明确高校引进人才和培育人才的具体工作方向和工作方法,相继出台“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等,逐步构建了定位明确、梯队清晰、相互衔接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推动高校高质量引育人才,引领浙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受经费有限、区位优势不明显等因素的限制,我省不少高校面临着高端人才紧缺等共性问题。”宁波大学党委人才办专职副主任余怡春表示,这就需要高校根据学校发展方向和学科专业建设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谋划好引才育才的总体思路,有的放矢。该校一方面发挥校内力量,通过现有人才以才引才、搭建学术平台吸引人才等方式引进了一批人才;另一方面,挖掘社会力量,通过与宁波市各区县(市)合作共建研究院等形式,以解决学校引进人才的空间和经费不足的难题。2017年至今,该校共引进高层次人才近600名,其中全职引进国内两院院士2名、发达国家院士5名。

西湖大学作为一所创办时间不长的新型高校,从一开始就注重人才引进的顶层设计。根据办学目标,该校合理规划、科学布局,特别是依托国际顶级学术杂志、知名研究平台定向发布岗位需求,探索“云引才”等引才模式,精准引才。同时,借力国家及地方重大战略人才计划,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和科研实力突出的骨干人才,引领带动学科实力整体提升。

在大力引进外来人才的同时,省教育厅也重视统筹培养本土人才。根据青年教师是最活跃、最有发展潜力的特点,先后启动“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5246)”“院士结对培养青年英才计划”“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培养计划”“浙江省高校杰青优青培养计划”等四大培育计划,鼓励和引导高校加强对本土人才尤其是青年英才的培养。

温州医科大学以人才选拔为路径,构筑优质人才梯队,出台校“杰青优青培养工程”等系列政策,并提供优厚的资金支持。该校博士生导师肖健首批入选了“院士结对培养青年英才计划”,最近正参与结对院士有关“生长因子远期临床安全性调整”的课题。他告诉记者:“这样的课题,自己本来没机会参与。与院士结对后,得到了更多参与高端项目研究的机会。”该校人事处处长楼永良告诉记者,在当前引才成本趋高、资源趋紧的形势下,学校更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用处。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则为教师发展搭建多方平台,如访问工程师(访问学者)、企业实践锻炼、专项业务培训等,支持教师提升专业能力。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参与中外合作项目,提升国际化视野和能力。

而浙江金融职院也实施了“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并推出“九大优先发展策略”,在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的政治引领。“学校近70%的教师为青年教师,他们是教书育人的主力军,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指导者和引路人。”该校人事处处长谢峰说,学校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青年拔尖班、骨干教师暑期素质提升班、每月开展的教学工坊等常态化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中,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青年教师立德树人的意识。

统计显示,“十三五”以来,全省高校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总量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5%;省属高校自主培养两院院士3人,实现历史性突破。尽管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引才工作仍逆势上扬,截止到10月,已完成全年引才目标。随着一大批“高精尖缺”人才的集聚,他们为高校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为早日建成高等教育强省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