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基础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0年9月9日 星期

定向发力是破解乡村教师短板的有效途径


□熊丙奇

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各地要加强面向乡村学校的师范生委托培养院校建设,高校和政府、学生签订三方协议,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等方式,精准培养本土化乡村教师。笔者认为,解决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短板问题,这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有诸多路径,如加强城乡一体流动,实行“特岗计划”,推进优秀人才乡村“支教”等。但这些措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乡村教师只是乡村学校的“过客”,他们到乡村学校工作几年之后就离开乡村学校了。

要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就需要长期扎根乡村,同时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拥有现代教育理念的乡村教师。如何做到这一点,显然不能只采取计划模式,要求某些人必须长期在乡村学校从教,而不考虑其自身的职业发展诉求。从现实出发,适合采取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在培养、就业时采取定向模式,在职业发展时充分考虑乡村教师实现职业追求。

不同于以往的公费师范生招生、培养与就业,此次《意见》提出的“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特点在于,这些定向招生与培养的学生进大学时就知道自己未来工作的乡村学校。这解决的是乡村学校招聘难的问题。而要让定向招生的学生,能在完成学业后乐意到乡村学校长期从教,这就不能只用定向“服务期”来约束他们,而必须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吸引并留住他们。

因此,这一模式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第一,定向生到乡村学校从教后,在乡村学校的事业发展空间有多大?《意见》提到,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职称评聘可按规定“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并对中高级岗位实行总量控制、比例单列,可不受所在学校岗位结构比例限制。这对吸引他们留在乡村学校工作十分重要,他们不用离开乡村就可在乡村学校获得职业发展。第二,定向生扎根乡村,如何让他们有提升自己的动力?扎根乡村,并非意味着一直不离开乡村。要让乡村教师成为乡村教育家,需要给他们继续学习与提升的机会。《意见》提到,村小、教学点新招聘的教师5年内须安排到县城学校或乡镇中心学校任教至少1年;城镇学校要专设岗位,接受乡村教师入校交流锻炼;鼓励支持师范院校为乡村高中培养教育硕士。这些措施正是以乡村学校为工作基地,对乡村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事实上,乡村教师最关注的是拥有能实现自己教育梦想的舞台和空间。有的乡村教师选择离开乡村,甚至离开教育职业,是因为无法实现职业化与专业化成长,把很多的精力用在了非教学事务中。《意见》提到,要厚植乡村教育情怀,充分融合当地风土文化,跨学科开发校本教育教学资源,引导教师立足乡村大地,做乡村振兴和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推动者和实践者。这需要形成重视乡村教育的新生态,通过精准培养本土化乡村教师,让乡村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