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6月17日 星期

立足学校文化,整合地域资源


□杭州市西湖第一实验学校校长 钱宇贤

在新劳动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普通中小学要因地制宜,通过立足学校文化、整合地域资源,将劳动教育的根扎深、育人的事做实。

立足学校文化,为劳动教育注入“不竭动力”。学校是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形成的重要阵地,应将劳动文化融入到各学校的校园文化设计中,融入到以创新劳动为起点的学校各项文化活动中,融入到以劳动为核心的环境布置和校园内涵建设中。应在各类文化课程中融入劳动、在各类活动中整合劳动,让校园环境成为劳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让劳动教育润物无声。

整合地域资源,为劳动教育带来“清新气息”。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所培养的不仅仅是劳动的良好品质,也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的深度培育。应全面开展校内校外一体的劳动实践,联结学校生活与社会体验,多角度整合学校所在地的地域资源,如杭州的龙井茶、义乌的红糖等资源,多途径实现劳动育人、劳动浸润、劳动寻根,整合的措施将为劳动教育的创新实施带来“清新气息”。通过提炼学校特色的“课程劳育”样态,梳理学校特色的“课程劳育”流程,让学生在学会技能的同时,以设计的、工程的、技术的视野去重新审视劳动,形成全新的视角,尊重传统文化,传承劳动情怀,生长文化自信,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并培育热爱家乡的情怀。

做实劳动教育,为劳动教育铺设“启智新路”。劳动教育的落实需要学校顶层设计,统筹规划,逐步形成围绕劳动教育内涵解读和自身特色深度挖掘的“课程劳育”,通过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引进高校机构资源、开展校企交流、深化产教融合。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了解新知识,掌握新方法,运用新技术,提高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能力。学校要用创新的协同教研方式、多元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去推动教师备课、上课、研课,助力教学变革。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