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基础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0年1月8日 星期

衢州华外:公民教育“活”起来


□本报记者 舒玲玲

《相机失窃风波》《太阳黑子》《人生、时间、表》……在日前举行的元旦迎新文艺晚会上,衢州华茂外国语学校七年级的学生们将平日里关心、探讨的话题编排成诙谐的作品搬上舞台,不时引来阵阵掌声。在紧张学习之余,学生还能始终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究,这与该校近年来不断推进公民教育密切相关。

谈及缘何施行公民教育,校长叶霜告诉记者,这要从一封信说起。“建议将食堂的电视节目从综艺娱乐改为新闻节目,每日广播播报当天的重要新闻,给每个班级订阅报纸……”她回忆,有一天,她在办公室的门缝里发现了这封信,打开一看,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写信人对当今学生不关心时事的担忧。她很快做出了回应:当天傍晚,学校食堂的电视机调到新闻频道播起了新闻;几天后,全校发起了“寻找大国公民,你在哪里”的搜寻活动。“不光是想找到那个写信的孩子,更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唤醒全校学生的公民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关心社会发展、勇于提出合理诉求。”让叶霜感到欣慰的是,这之后,她收到的信件越来越多,学生们提出的建议也越来越成熟。

正因此,全校师生开始了对公民教育的思考与实践。该校开设了“公民素养养成课”,师生一同探讨作为新时代中国公民应该具备的公共礼仪素养、国际理解视野和公民自觉行为。同时,该校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革命英雄教育等融入其中,唤醒学生对家国社会的爱与责任。

每到5月,该校都会为一批离队入团的学生举办“衢州有礼 华外有礼”离队入团仪式暨14周岁集体生日活动。在仪式中,这些学生以少先队员的身份,最后再敬个队礼、唱次队歌、喊响口号,然后摘下红领巾保存起来。“由教师、家长和高年级团员为新团员们佩戴团徽,这一摘一戴,不仅意味着身份的转变,更意味着传承与责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张大华说,经过这样的精神洗礼,学生心中对共青团的认识会越加深刻,越能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对他们的召唤。

古风社的学生穿上汉服进行表演并录成视频,他们想在举手投足间向师生展示中华传统服饰的美与创意;合唱团的学生排演了多首脍炙人口的爱国歌曲,《我爱你中国》的歌声还响彻了2019文明校园(中国·衢州)国际交流论坛;微农场社团向社会开放了劳动场地,陆续接待了上百位科技种植的体验者……借助主题活动、社团活动和实践活动等载体,该校将公民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中。

走出校门,该校学生更关心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公民意识和公民素养逐渐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衢州马拉松赛开跑那天,学生记者团成员带着问题也出发了。采访中,他们将镜头对准了参赛选手和安保志愿者,捕捉并记录人们对“衢马”、对衢州的印象与感受。“另外,借助研学活动、校外实践等机会,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我们希望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我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该校八年级年级组长王云飞说。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