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职业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9月27日 星期

高职扩招背景下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贺陆军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随着高职院校扩招政策的逐步推进,中职生升入高职院校的比例不断提高,毕业后直接就业于地方企业的人数日益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削弱了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制约了职业教育特色化、类型化发展。这是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也是中职学校成长中的“烦恼”。

中职学校既要积极推动高职扩招政策的落地,也要满足地方经济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既要增强教学“内适性”意识,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创造条件,也要满足教学的“外适性”需求,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既要积极引导学生“回流就业、服务家乡”,也要拓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领域。

首先,中职教育要积极实施“实践导向、双能并进”技能教学模式。开展技术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技术实践性能力,既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也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技术实践不仅包括“操作”,也包括“思维”。运用技术思维进行技术分析,运用技术操作解决技术问题,既是生产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内容。“实践导向、双能并进”技能教学模式的实施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也奠定了学生高职学习的基础。

“实践导向、双能并进”技能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可以是:选择本区域企业的典型产品,对接课程的教学载体;以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对接课程的教学过程;以实岗轮训对接课程的教学形式;以产品的生产质量、速度对接学生学业的评价标准。

其次,中职学校要积极建构“牵线搭桥、聚才回流”校友管理机制。母校,永远是学生永恒的记忆和纽带。中职学校要依托学生的母校情结,充分发挥学校力量,为区域经济做好聚才回流工作,促进区域中职学校、企业之间的互动,推进产教融合的深化。

“牵线搭桥、聚才回流”校友管理机制的建构方法可以是:充分利用中职学校与区域企业的合作关系,以学生与对口企业续签“现代学徒制”协议为形式,保持学生与对口企业的“准就业”关系;以对口企业为载体,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顶岗实习活动;在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创建校友“情系家乡、技术孵化”基地,为校友服务地方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研发平台;以高校为单位组建校友分会,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以中职学校为枢纽,促进各校友分会与地方企业之间的“常来常往”;中职学校作为举办方,适时举行校友与地方企业的人才需求洽谈会。

再次,中职学校要积极实施“三驾马车、互进互动”的学校发展战略。学历教育、社会培训、技术服务是发展职业教育的“三驾马车”。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见,中职学校开展社会培训可以成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增长极。中职学校参与小微企业的产品结构改良、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流程优化,可以开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天地。

“三驾马车、互进互动”学校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一是建立基于产品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全程性”教师下企业技术培训机制,以提高教师的技术实践能力;二是开展基于产品的技术环节、技术任务、技术能力分析的课程开发活动,并生成“技术任务与能力分析表”;三是基于中职学生技能培养、企业职工技能培训的目标,开发学校版和企业版的技能培养课程方案,并以此开展技能培养、培训活动;四是以产品的技术结构、技术过程、技术功能为分析对象,以技术“弱点”为突破口,校企共同开展技术攻关,生成技术创新成果。

实践证明,在高职扩招的背景下,中职学校只要坚持职业教育“就业导向、服务宗旨”的办学方向不动摇、坚持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不动摇、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不动摇,中职学校一定可以为地方社会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本报特约评论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