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9月25日 星期

让教师成为最受欢迎的职业,还有多远?


□本报通讯员 傅浩东 记者 言 宏

当下,教师这个职业比较稳定,生活也有较好的保障(不低于公务员待遇),社会上选择教师职业的优秀人才、精英人士依然不多。让教师成为最受欢迎的职业,还有多远?

待遇是基础,根本在于精神感受

根据社会学研究,人们认为的好职业,主要包括能保证生活体面、工作有胜任力、有成长性三个方面,而有价值感是鼓励人们从事职业活动的内在驱动力。

目前,更多的优秀年轻人愿意投入到互联网、财经金融等热门领域中,对教育行业却少有热情。分析原因无外乎这样几个:一是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仍得不到有效提升,与此同时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各项考核接踵而至,教书育人的理想败给了现实的生存压力;二是教师们对教育现状感到失望,当前依然难以破除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学生能力得不到真正提升,教师也时常处于自我否定之中;三是优秀年轻人鲜有渠道和机会体验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再观照身边教师不尽如人意的生活,自然让他们将教师排除在职业选择之外。

解决优秀年轻人从事教育行业的后顾之忧,基础在于提高现有的教师待遇。前几天在网上流传着一个帖子,深圳中学这两年引进的教师基本都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些一流名校毕业的研究生。深圳中学能吸引这么优秀的年轻人,想必有很多因素,但有一点,待遇肯定不会低。参照深圳龙华区招聘公办教师的待遇,本科和硕士年薪在26万~28万元,这颇具吸引力。这是物质层面的,诸如工资待遇、编制保障等,当然更重要的,则是精神层面的,教师这样一份职业带给从业者的精神感受。

邢紫竹,浙江大学研究生应届毕业,刚刚入职杭州学军中学。问起她为何选择教师职业,她兴致勃勃地与记者聊起了大三的任课教师Y,“Y老师是行业翘楚,授课很专业,生活也过得有品有趣。我就想做个像Y那样的老师,把自己所有的都分享给学生,让他们变得越来越美好”。像邢紫竹一样,因为身边教师的影响而选择教师职业的不在少数。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边玉芳教授看来,身边优秀教师才是鼓励优秀年轻人选择教师职业的最好榜样。让学生产生“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这才是教师职业本质的吸引力。

有观点认为,“让教学的归教师”是破除当下教师失落感的重要手段。当然,更为重要的,是给年轻教师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当下优秀年轻人更关注生命质量,其对职业的向往也往往源于该职业能够给其带来的终身成长。教师作为一个职业,是以知识为载体,探索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乃至共同成长。在给予教师更多自主权的基础上,要着力改变当下的教育价值取向,从育分转向育人,让教师不被淹没在分数的计较当中,而是沉浸在育人的快乐之中,从而延伸出可持续的职业幸福感和自我成就感。

需要政策的有效引导

根据哈佛大学教育学者《挑一个好老师比培训一个更容易》的结论:“好老师”很难被“训练”出来,人格魅力比经验更重要。他们历时15年总结出了“好老师”态度积极乐观、对学生期望值高、富有创造力、公平对待每位学生、关心学生等12条特征,涉及更多的是人格魅力,是天赋。因此,要在学生入学之初就挑选出优秀的苗子,并提高教师的入职门槛。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一部分优秀的年轻人在初中毕业后,会选择进入师范类中等专业学校,在当时中专录取率不足10%的背景下,早早转为城镇户口,而毕业后的“铁饭碗”和干部身份,都极大地吸引着学生们成为师范生。90年代末期,随着大学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大量中等师范学校被撤并,教育行业的大环境开始弱化。为了应对义务教育不断推进过程中产生的巨大乡村教师缺口,2006年,教育部开始实施“特岗计划”,鼓励优秀的高校毕业生走进偏远地区的乡村支教。2007年,循着教师队伍应专业化培养的思路,为了鼓励更多的高素质学生进入教师队伍,免费教育师范生制度开始推行,国家在免去特定师范生学费的基础上,给予其一定的补贴,同时要求该类学生毕业后履行相应期限的教师从业义务。但政策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优秀年轻人不选择进入教师行业,这不仅是中国遇到的问题,事实上,很多国家也面临着优质教师资源短缺的困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各国大都发力于师范教育的保障上。在日本,育英会奖学金制度实际是日本政府为大学生设立的贷学金,学生毕业后若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则部分贷款将被免除;在法国,师范教育一般由法国教师培训学院承担,该类师范学院会对报考学生进行相应的津贴补助;在美国,“保尔·道格拉斯教师奖学金计划”专门针对师范教育,奖励班级前10名且毕业后准备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俄罗斯政府同样采用了免费师范生制度,并且在毕业生进入教师行业后免除其相应的贷款。各国政府不约而同,都意在通过抓好师范教育这个牛鼻子,来保证国内专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持续培养。

也有学者认为,在国内就业市场充分自由竞争的大环境下,再试图重现当年师范教育的盛况,已不再可能。当下社会,优秀的年轻人在哪里?就在一大批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里。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年轻人走进教育行业,教师的职业培养也应该顺理成章地走进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作为浙江省本土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浙江大学每年有30余名毕业生会选择进入中小学从事教师职业。如何让这个数据更高一点,便是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在做的探索。2018年,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就策划了以“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为主题的“未来中小学教师职业素养训练计划”项目,旨在为该校未来有志向赴中小学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储备教学能力、提升职业素养的良好平台。学员坚定了未来从事教师职业的决心。

我国的教师职业生态环境已往好的方向发展,而这种发展的不竭力量之源应是人才的不断补给,这就要求师范教育能够与时俱进,使之与教育的发展、教师的职业发展相协同。通过各项政策的落实,社会的正面舆论引导,教师团队对自身的严格要求,让教师的职业获得感与幸福感进一步提升,师范类院校、师范专业对优秀学生的吸引力提升也将水到渠成,教师才能真正成为优秀学生向往的职业。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