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4版:思想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9年6月7日 星期
从做中学到教学做合一
综合实践课程如何更有生活味


□本报记者 金 澜

“综合实践课程是生活的教育,它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上综合实践课就是带学生发掘生活的美好。”在日前举行的中国·钱塘2019“浙派名师”国际教育高峰论坛上,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张华的一番话引来台下600多名中小学教师和教研员频频点头。

综合实践课程 让生活更美好

戴斗笠拿农具,动手收割水稻;读《安徒生童话》,演一出英文版“皇帝的新衣”;为100年后的菲律宾吕宋岛设计一座“赋能未来”城市模型……暖场环节,作为东道主的杭州钱塘新区各中小学带来了丰富的综合实践课程成果展示。

穿越时空、横跨地域,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未停止。正如张华所说,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价值和目标是培养学生生活理解力和创造力,以及直面生活问题的态度和情怀。

在中外教师观摩课环节,记者欣喜地看到,教师用各种方式带领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探索生活中有趣的现象。加拿大蒙特利尔市教师杰米·科恩脑洞大开,邀请学生设计月球上的奥运会。月球上的引力更小、比赛场地要如何调整?月球上适合开展哪些项目?……教师将问题一一抛出,学生的小组讨论也格外激烈,奇思妙想接二连三迸发。

“球类运动的球门和场地线都要扩大到6倍的高度和长度,因为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1/6”“我们认为,跳水、游泳、花样游泳,这些带水的项目不适合在月球举行”……此外,学生们还自发选择了最喜欢的项目,画出了比赛效果图。

如此积极的探索态度,科恩着实感到惊喜。课后他称赞道:“中国孩子的思维很活跃,思考问题也很全面,这是他们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最好体现。”

跨学科到超学科 教师角色新定位

生活是复杂的,基于生活的综合实践课程也与单一学科不同,汇集了各学科知识。如此复杂的课程如何把它上好,对授课教师来说着实是一种挑战。论坛现场,许多参会教师都表达了对综合实践课程中教师角色定位模糊的担忧。

对教师们的顾虑,远道而来的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教授罗伯特·卡普拉罗提议,教师们不妨制订一个三步计划,首先吸取书本和教材力量打基础,之后适当加入实践环节做探索,最后完整实施。他坚信,教学是一个师生共成长的生活过程。

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教授莎伦·贝林强调,站在学生成长过程的宏观角度来看,眼前的一项小活动、一个小项目,都可能勾连起一门科学、一项技术。比如,学生在做木工,就可能会对机械产生兴趣;学生在做烘焙,就可能会对化学产生兴趣……贝林认为,课堂中,教师更多扮演的是兴趣向导和知识建筑师的角色,通过提供课程,引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动机。

杭州钱塘新区学正中学副校长汪晓在自己的示范课上,就很好地诠释了兴趣向导和知识建筑师这一角色。在汪晓的引导下,课堂从一把尤克里里发散开。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从如何组装、如何调音再到如何美化尤克里里,物理、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轮番上阵,层层深入。课堂最后,当学生抱着创意版的尤克里里大胆即兴弹唱时,台下掌声不断。

互联网+教育来势迅猛,综合实践课教师的角色会不会就此发生变化呢?面对这个提问,美国天普大学教授里奥纳德·沃克斯认为,一切教育源自于实践,互联网也是实践的一部分,因此互联网时代对综合实践课程更是一种利好,“可以乘着技术的翅膀,摸索更广阔的教学范围,尝试更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