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校园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10月31日 星期

职称评审如何走出“死磕论文”的怪圈


□谌 涛

近日,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这对久受论文困扰的中小学教师而言,无疑是一则好消息。

在笔者看来,教师发表论文的数量和等级之所以成为职称评审的关键性因素,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一标准受评审专家主观因素影响少,易操作,可验证。现实中,教育教学业绩在职称评审条件中并不是没有,也不是不重要,但评审专家对申报对象不熟悉,只能看材料,其真实性评审专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查证。教师对教育教学业绩的描述往往大同小异,单从材料上很难看出孰优孰劣,如果一定要分出高低,看论文、看奖项似乎就成了最权威、最公正的评审依据,评审专家“死磕论文”自然就在所难免。

走出“死磕论文”的怪圈,需在明确职称评审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增加执行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光降低对论文的要求是不够的,教育教学评价的操作方式需要作出变革。笔者建议,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加大学生评教的比重。学生是教师服务的对象,对教师教育教学业绩评价最有发言权,而现实中这一方面却很少受到重视。建议由教育主管部门提出评价的要求,引入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运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完善相关操作规程、细则,尽可能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保证数据的客观性,并成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

第二,变评审材料集中审核为分散审核。每次评职称,每位教师的申报材料都是一大摞,评审部门要一一核实其真实性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建立教师档案数据库,每学期的学生测评结果、所任教班级的考试成绩、所获得的奖励和荣誉等需及时审核、及时入库,并根据教师相关信息的变化及时更新,职称评审时直接调取。

第三,实施异地专家评审,专家对评审结果终身负责。当前的职称评审,专家是临时聘请的。建议建立异地职称评审专家数据库,评审时由计算机随机抽取专家,增加评审的公正性。同时,建立评审专家责任制。客观的数据多了,可信赖的材料多了,审核的材料真实性有了保证,评审专家就犯不着“死磕论文”了。

科研是中小学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成效的路径,不唯论文,并不意味着科研不重要。教师常写写教育反思,对自己的教育经验进行总结、改进和提升,对于教师专业发展也是有益的。

唯有将教育教学成效提升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核心标准,科学适当地处理好科研论文的要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才能正本清源,实至名归。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