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校园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10月31日 星期

在每个孩子心中播撒美的种子


□本报记者 舒玲玲

仅凭人手一条的长板凳,湖州交通学校学生舞出了“一元茶馆”里的市井人生;时而低沉、时而激昂,杭州第十四中学学生一曲《G小调弦乐协奏曲》令现场观众如痴如醉;伴随着两位教师的动作指令,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的听障学生用流畅的舞姿惊艳全场……在日前举行的2018年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闭幕式上,来自全省各校的“小艺术家”们联袂奉献了一出视听盛宴。

“气场很足,台风稳健,完全不输专业人士!”有现场观众评价说。的确,得益于近几年持续推进的美育工作,我省中小学生的美学素养、艺术水准和舞台表现力都有了显著提升。在省教育厅副厅长丁天乐看来,更令他感到欣慰的是,“这是近年来参与学生最多、项目活动最多的一届艺术节,全省中小学校的参与覆盖面超过90%”。美育在全省中小学校已蔚然成风。

重视美育从课堂开始

不仅要练习踢腿、鹞子翻身、劈叉、指法等规范动作,还要学习5~6首不同流派的经典唱段,穿上戏服化好妆,“小梅花”们还能排演一出完整的戏。在宁波市鄞州区潘火街道东南小学,几乎人人都能哼唱几句越剧,“小梅花”越剧社团的孩子们则更加了得,他们还把越剧唱到了央视戏曲频道的大舞台上。

美术课、音乐课、书法课、素质拓展类选修课、社团活动课……像东南小学一样,全省各中小学都十分重视艺术教育。“我们会想方设法挤出课时、组织活动,让学生们有充足的接受艺术教育的时间。”有学校表示,在浙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开齐开足小学每周不少于4节艺术课程、初中每周不少于2节艺术课程只是基本配置,鼓励专职艺术教师和学科教师中有艺术类特长的教师开发艺术类选修课、组建艺术类社团,则为学生们创设了更多与艺术活动相伴的课程时空。

鄞州区要求所有中小学校都开设艺术类校本课程,其中初中体艺特长类和实践活动类课程比例不得少于选修课总课时的70%;缙云县70%以上的小学都组建了两个以上的艺术社团,安排了每周半天的艺术社团活动课程;湖州吴兴区不仅打造了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还将在“十三五”期间评选出30门艺术教育精品课程……我省各中小学校以课堂为主阵地,致力于营造浓郁的美育氛围,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

“要建构好课程、活动、竞赛有效结合的机制,课程是基础,活动是拓展,竞赛是检验,这三者要合理配比,既抓普及也促提高。”丁天乐强调说,重视美育要立足课堂,尽可能地减轻中小学校、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额外负担。

美育内涵的丰富与拓展

“艺术教育不是简单的会跳一支舞、唱一首歌、画一幅画、朗诵一段美文,而是在教育过程中唤醒孩子发现、捕捉、感受美的能力。”义乌市教育局副局长楼洪昌说,随着美育工作的不断推进,美育的内涵已经得到了极大地丰富与拓展,内容上吸纳了更多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元素,形式上更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和作品的原创性。

衢州市实验学校美术教师周文广最近忙着和学生一起动手布置该校新校区。因为新校区主推蓝色调,周文广便带着学生们合作手绘了一堵“蓝墙”,蓝墙下的草坪上则“游弋”着一群各式各样的蓝色小鱼。其实,这已经不是周文广第一次把美术课堂搬到校园里了,去年该校艺术节期间,他带领学生们用“中国红”主题美术作品来装扮校园。教学楼廊柱上贴满了喜庆的剪纸作品,草地上插满了千余只红色的纸风车,树上挂满了用丙烯颜料绘就的“福”字壁画。他们还一起画门神、画红封,在浓浓年味中品味了一番中国传统年文化。

“美术课其实很好玩,它不仅只有画画,我更乐于和学生一起探索更多有趣的东西。”周文广说,他曾带领学生在毛边纸上画甲骨文,在岩石上画动植物纹样,在瓷片上画青花瓷,在PVC材料上画衢州牌坊和古桥等。“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乡土民俗中有很多美的质朴形态,要呈现这些作品,不只是简单地作画,还需要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脉络,这对学生是一种综合能力的提升。”

美育惠及更多乡村学生

“老师,你们来了我们就像过节一样。”“以前都是老师让画什么画什么,现在我可以画自己想画的东西了,特别开心。”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围着周瑛。回忆起初次来缙云县左库小学送教时的场景,缙云县第二实验小学美术教师周瑛百感交集。“既为孩子们热爱艺术而感到高兴,又为他们简陋的教育条件感到难过。”周瑛说。

从一架纸飞机开始,周瑛不断地启发左库小学五年级学生思考“人怎么才能飞起来”“人飞起来的姿态是怎样的”“古时候的人怎么画‘飞’”,进而引出她当堂课的主题“敦煌飞天”。经过一系列的引导,学生们对彩云、飘带、服饰等敦煌艺术特色符号有了初步认识,他们尝试着用毛笔创作水墨画。自那以后,学生们开始特别期待每两周一次的艺术送教。

美育从来不是条件优渥的城里学生的专利。在楼洪昌看来,城乡艺术教育尤其要做到均衡发展,以便在乡村学生心中播撒美的种子。在义乌,艺术教育资源分配采取申报制,而不是单纯以学校发展规模为分配依据,“校长首先要有积极性,才有可能用好用足各类艺术教育资源”。此外,义乌还实施了市域内艺术教师交流制度,通过“骨干下乡”“走校走班”等形式组织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任教。“现在很多乡村学生的家长是80后甚至85后,他们对于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不比城区的家长差,同样地,乡村地区也散落着丰厚的艺术资源,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采撷。”楼洪昌如是说。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