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学前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10月26日 星期

杭州市江干区:要增量,更要质量


□本报记者 朱 丹

今年9月,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局与浙江大学幼教中心合作开办的公建配套幼儿园——浙大幼儿园凯旋华家池分园正式开园。据了解,这是该区与浙大幼教中心深度合作下诞生的第4所幼儿园。

除了与高校合作,江干区近年来还鼓励社区、社会力量参与办园,创新了委托管理、派驻管理、互助共建等多元化办园模式。“作为中心城市的新兴城区,全区学前教育发展一直面临着增量与质量的双重挑战。”江干区教育局局长徐晖介绍,过去几年,该区紧紧围绕“普惠”“均衡”“优质”3个关键词,大力推动学前教育发展。尤其是2016年成为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以来,该区逐渐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民办协调发展的格局。

普惠——回应老百姓“就近入园”需求

不久前,江干区教育局公布了一组数据:目前,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幼儿园65所,其中教育局办32所、其他部门办5所、集体办22所和民办6所,标准化幼儿园比例达87.8%。看似简单的数字,却是对该区老百姓期待“就近入园”的积极回应。

在2005年以前,该区仅有两所公办幼儿园,远远不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对此,“扩充教育资源”成为该区发展学前教育的首要任务,幼儿园建设工程被列入当地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

“增量”如何实现?根据学前教育资源现状和区域人口流动趋势,该区推进公建配套幼儿园的规划落地和建设进度,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和同步使用。“2011年至今,全区新建并投入使用公建配套幼儿园37所。”徐晖告诉记者,不只是本地适龄儿童,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也能相对就近入园。

为确保公办园的正常运转,该区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占全区教育事业费的16.6%,远高于杭州市12%的最低标准要求。与此同时,区财政与街道预算也加强了对民办园的普惠力度:17万元每班的建设开办经费补助,7万元每班的运营经费补助,以及不低于小学生标准1/2的生均经费补助。今年3月,区政府还专门出台《江干区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实施新一轮的补助。

“得益于财政杠杆作用的发挥,各个街道纷纷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规划,多渠道改扩建标准化幼儿园,推行‘一社一园’工程。”在徐晖看来,这成为区域学前教育资源扩张的有力补充。“此外,我们还鼓励社会力量开办幼儿园,满足老百姓不同层次的需求。”

均衡——多元化办园模式促教育公平

2015年8月,由三叉社区开办的三新幼儿园被杭州市钱新幼儿园托管,两所幼儿园开始探索“公助民办”管理模式。“在3年多的实践中,我们从开拓管理路径、优化队伍建设、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幼儿活动等路径着手,逐步突破民办园的发展瓶颈。”副园长周惊军说,“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美誉度的提高。如在园社区孩子比率从以前的60%左右到现在的83.5%;家长满意度也从97.6%提升到100%。”

在江干区,公办园与民办园跨体制合作的教育共同体存在多种模式,除了民办园委托公办园管理的模式,还有公办园骨干派驻民办园管理模式、契约化委托管理模式、公办民办互助共建模式等,真正实现了“公民不分家”。

作为一所公办园,杭州市夏衍幼儿园于2010年被公办特级园杭州市濮家幼儿园托管。有所不同的是,两所幼儿园以“名园+新园”教育共同体为基本形式,通过输入名园办园理念、优质管理团队和教师资源,实现“师资调配一体化、园本课程设置一体化、管理标准一体化、考核评价一体化”,抬高新园办园起点。仅隔一年,夏衍幼儿园便被广泛认可为优质幼儿园,并从母体剥离。如今,集团下属已有3个园区。“其间,集团还作为区域内首个探索‘公助民办’模式的试点单位,托管了由社区开办的六堡幼儿园,时间达7年。”园长上官晓军说。

“江干区在全国首创院校与区域合作办学的教育共同体,尽可能地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在徐晖看来,相较传统的集团化办园模式,该区的教育共同体在集团化的基础上做了更多创新,因而被称之为“教育新共同体”。

优质——以队伍建设保障保教质量

针对区域内35周岁以下教师占总教师数58.9%的现状,江干区委区政府于今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保障全区青年教师的待遇。就在上个月,该区启用青年教师公寓,满足了900余名教龄3年内单身青年教师的周转用房需求。

近年来,在“教育新共同体”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成为江干区提升保教质量的落脚点。自2011年以来,该区加大事业编制教师的配置力度,按每班2名教师的配备,至今已招聘事业编制幼儿园教师近800人。这其中,不仅有通过区域招聘引进的幼教人才,还有该区与院校合作开展“育苗计划”吸收而来的优秀师范毕业生。“要提升全区幼儿园的办园质量,还要考虑到非编教师队伍的发展。”徐晖说,该区为此建立了杭州市第一个区域非编教师信息管理平台,在提供待遇补助的同时,实施非编教师“一个都不少的全免费培训”。

在扩充师资、提高待遇的基础上,该区构建了“T”型教师队伍培养体系,分层分类满足教师个性化的成长需求。目前,区域内已经形成以杭州市新锐教师、江干区精锐教师为主的“两锐”教师梯度,大大缩短了骨干教师的成长周期。

为了更好地提升幼儿园及教师的保教水平,一支由教研员、特聘教研员、区名师等组建而成的“保教质量专业评估”队伍施行常态化视导机制,做到每周一次半日活动调研、每学期一所综合调研和每年一次全园考核。另外,该区还推进幼儿园教师保教质量观察与评价能力提升工程,探索基于评价标准和自我评估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助推各级各类幼儿园园本研修团队的建设。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