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宋 新
每天一到户外活动时间,温州市龙湾区第一幼儿园的操场就被孩子们“承包”了。在没有任何教师介入的情况下,孩子们自己到操场上摆放好活动道具,自己掌握活动的主动权,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
在龙湾区第一幼儿园,这早已成为常态。多年来,该园教师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游戏并非为了达成某个教育目标而开展,其出发点就是为了幼儿本身;游戏不由教师主导,“玩什么”“怎么玩”全都由孩子说了算。
孩子们把户外活动场地取名为“YOYO小镇”,里面有“美人鱼剧场”“小餐馆”“小蝌蚪的家”等活动区域。每次游戏前,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决定当天的游戏主题,然后邀请同伴一起去玩。而游戏中所需要的各类材料被统一归类放置于不同区域的材料超市中,孩子们娴熟地到各个材料超市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在“YOYO小镇”里,教师们是“隐身”的,他们从不制订游戏规则和目标,而是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足够丰富的材料,鼓励孩子“想玩什么,就拿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这样‘放羊式’的玩耍和在家玩有什么区别?”在该园教师看来,自主游戏并不等于“放羊式”玩耍,在游戏出现教育契机时,教师要及时提供专业的支持和引导。“除非幼儿主动提出需要帮助,教师一般都只是在一旁安静地观察记录。”一位教师举例说,当幼儿拿着一根“烤串”走向自己时,千万别告诉他“这不是烤串而是风车”,也不能告诉他这是用来吹着玩的,而是应该与孩子一起“品尝”孩子眼里的“美食”。
当离开教育舞台的中心后,教师们发现,这种尊重幼儿游戏的氛围,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想象、探索、表现和创作的空间。在建构区,孩子们可以用轮胎与绳子自己搭建“龙舟”;在沙水区,孩子们拿起铲子组队挖掘隧道,即使要花上好几天时间也热情不减;在小山坡,孩子们把这里当作秘密基地,自由自在地滚、爬、攀等;原本安放杂物的厨房仓库,孩子们把它打造成了一处美术活动区域……
不仅仅是户外,龙湾第一幼儿园的室内环境也充分凸显了儿童本位。通常情况下,幼儿园一般会将班级教室划分成不同区域,如美工区、益智区、阅读区等,幼儿则按照教师安排的区角内容参与游戏即可。这里的教室却大不相同,它是没有区域划分的“空环境”。该园教师把教室里的所有活动区域都交给孩子,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划分区域游戏。当他们选定游戏后,就可以自己来命名所在的区域。
“让环境放空、让思维活跃,相信孩子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在游戏中获得成长。”园长周坚慧介绍,每个班级还融入了游戏故事的环境元素,孩子们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游戏。“结合教师及家长用镜头捕捉下来的游戏现场,更能让孩子通过回想,引发更多的‘游戏还能怎么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