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 丹
“余老师,你下次什么时候再来?”“你下午还跟我们玩吗?”“午睡醒来我还能看到你吗?”……才开学没多久,绍兴市上虞区爱弥儿幼儿园园长余照君就已经俘获了众多孩子的心。自己并不带班,为何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获得孩子们的信任和亲近,她告诉记者,秘诀在于专业的师幼互动。
“如果不走近孩子,就无法读懂孩子。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最大的课题就是研究孩子,用爱的智慧助力孩子成长。”从16年前走上园长岗位至今,余照君始终坚持每周进班一次。在她看来,陪伴孩子,是幼儿教师最美的情怀;而立足专业,则是幼儿教师最好的师德。
在上虞,人们说起余照君,便自然而然地把她与幼儿健康教育联系在一起。“在学前教育阶段,为孩子的未来打好健康体魄的基础远比早认识几个字、多算几道数学题重要。”一直以来,她将幼儿的体质健康放在教育的第一位,带领教师团队进行了10多年的探索与研究。自2004年担任绍兴市上虞区实验幼儿园园长开始,她带领着幼儿园开启了漫长的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之旅。
“实验幼儿园的园舍由小学改建而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户外场地十分宽敞。”她回忆说,基于这样的客观条件,她最初提出了开展户外活动研究的设想。户外七大区域功能的设计与规划、幼儿运动器械的多元开发、民间资源的游戏化运用……不到4年时间,她和教师们为幼儿健康课程的开展积累了丰厚的经验,同时也在该园逐渐形成了一个鲜明的理念导向:“幼儿健康教育很重要,并且很有趣。”
“户外活动的区域、器械、组织方法等看起来似乎都做得不错了,可接下去该何去何从?如何进一步提升内涵?”随着户外活动研究的不断深入,余照君心里产生了新的困惑。幸运的是,2012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令她豁然开朗:“幼儿健康课程绝不仅仅局限于户外运动,它应该根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于是,她从运动、游戏、生活、学习四方面出发,对课程进行了重新梳理,把课程的主要任务确定为培养幼儿的健康身心和良好习惯,并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四位一体两小时户外活动”的课程实施途径。在该园两小时的户外活动中,既有形式多样的活力早操和混龄运动,又有独具特色的篮球游戏,还有个性化的“班本”运动。
不过,在余照君眼里,课程建设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精益求精、不断打磨的过程。其中,光是篮球游戏的开发就经历了反反复复的推敲——“究竟什么样的篮球游戏才真正适合幼儿”。为此,她积极引进男教师,带领他们边实践边探索,共同开发了大量的适宜幼儿园开展的篮球游戏,并出版了《幼儿篮球在游戏中跃动》一书。随着这本书的问世,全区乃至省内多所幼儿园相继前来取经,学习如何借助篮球游戏积极开展幼儿体育锻炼运动。
2014年,上虞区实验幼儿园的幼儿健康课程入选浙江省首届精品课程,混龄运动模式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正因此,余照君也被誉为当地幼教界的“拓荒者”。同时,为了让更多幼儿享受到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她成为该区“名园+分园”模式探索的第一人。从2007年到2017年,她在城区开办了7所分园,为全区提供了名园办分园的范例。
2017年,余照君迎来了新的挑战,她调任上虞区爱弥儿幼儿园园长。面对眼前这所大规模的老牌幼儿园,她有些犯难:“如何传承?又该如何创新?”经过深思熟虑,她仍然以课程建设为落脚点,开始寻求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新路径。“自2002年创办以来,幼儿园一直践行卢梭倡导的自然教育理念和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建构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自然教育课程。”她坦言,“儿童的发展具有整体性,光是培养科学素养远远不够。因此,我们的课程需要整合各个领域,并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实,建构课程就是研究孩子的过程。孩子不会停留在原处,他们会不断地发现自我、超越自我,而我们的课程必须紧紧追随孩子的脚步。”一年多以来,她和教师们在原来课程的基础上作了调整与补充,课程内容不仅保留了在大自然中探索的部分,还增加了“大社会”的内容,包括社会文化、社会适应、人际交往等。同时,她多年来对幼儿健康教育的研究也融入其中,活力早操、混龄运动、动感篮球、阳光远足、快乐劳动等不同形式的户外活动充分保证了孩子们的运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