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莉莉
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自去年11月《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颁布以来,全省各地从行政层面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力度变得更大了。今后,我省幼儿园课程改革有两个重要的方向,一是幼儿园园长要着力思考幼儿园整体课程的顶层架构,做到让园本课程更规范、更科学;二是幼儿园教师要适宜地、有效地推进课程实施,从而促进儿童发展。
事实上,我们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迷失方向。许多幼儿园都在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园本课程,但所谓的“园本课程”究竟应该是一种怎样的课程?对幼儿园来说,完全独立去架构一个完整的课程或许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目前,我国幼教界对课程呈现出两派观点。其一,课程主要应该由专家来构建。这样的课程犹如一件件衣服,教师只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件衣服来穿着,或者做些细微的改进和调整。其二,每一位教师都是课程的建设者,应该从儿童的真实需要和经验出发,对儿童实施教育。因而,课程建设不应该专注于追求成人标准下的特色课程,更应该从儿童的发展和需要去考虑课程建设的相关问题。对此,我省更倾向于第二种观点。
要想真正地让课程落地,园长应该怎么做?教师又应该怎么做?眼下,无论是园长还是一线教师,都先应该静下心来思考:在突出幼儿自主性、注重幼儿兴趣的同时,孩子在课程之中是否有深度学习?过去,大家更关注孩子在活动中是否快乐与开心,但忽视了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孩子有真实成长的需求。这需要孩子不断地接受挑战并克服困难来满足自身对学习的兴趣,在这样的探究中他们会持续保持对学习的热情。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园长应该引领教师进入到关注儿童、发现儿童、读懂儿童的过程中来,学习如何追随儿童的兴趣,给予儿童自主学习的支持和助推。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不能让孩子变得忙碌,尤其要避免在孩子们还没有真正投入到活动中或刚刚才开始活动时,就频繁地换场地、换游戏。教师应该让孩子按照其学习经验和逻辑线索去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不是为了形式上的花哨、新颖来进行“有趣”的设计。
毋庸置疑,幼儿园课程改革能否达成预期的目标,主要取决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那么,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认为,教研就是一种让教师交流经验、互为学习的良好途径。通过教研活动,教师从中得到理念的更新,学习把理念落实到行动之中,逐步建立起科学安排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能力,从而真正地让教师具备高质量架构和执行课程的能力。
(本文作者系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幼教教研员、省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