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教育·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4月16日 星期

扫地换学分看上去很美


扫地换学分看上去很美

□李 平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推出劳动教育课,“扫地换学分”,教室卫生都被学生承包,却遭到了不少网友质疑,“大学开始教小学的知识,小学以后干嘛”“辅导员再也不担心我学分凑不够啦”,等等。

近年来,为解决部分大学生不爱劳动的问题,一些高校将劳动与学分挂钩,似乎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大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得以飞速提升。但我们试问,其中有多少人是自觉自愿的?又有多少人具备对劳动应有的认知?这样的爱劳动恐怕只是表象,实质是盯着那学分。

扫地、洗衣、做饭等家务劳动,本应是人人必备的生存技能,而且需要从小习得。但现实情况是,孩子们从小被灌输“只有成绩好才不会从事普通的劳动工作”。很多家庭中,家长对家务大包大揽,孩子只需要专注于学业即可。而在中小学校,劳动课常被占用,有的甚至把劳动当作惩罚手段。幼儿园、小学阶段就有必要上好的一课,要到大学阶段再来补,难怪会被人吐槽。

眼下除了“扫地换学分”,还有诸如“无偿献血换学分”“跑步赚学分”“减肥换学分”等。在一些高校,施行学分制未免过于灵活了。只要扫扫地就能拿学分,肯定会催生一些学生抱着“凑学分”的心态去选修劳动教育课。

诚然,补上总比一直缺位要好。但像武汉工程科技学院这样,美其名曰“劳动教育课程”,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却较为单一,只是简单地将教室卫生安排给学生来做。这样的劳动课,真不知育人效果几何?

同为劳动课,有些学校开设起来明显更为“走心”。浙江农林大学早在6年前,就在校内开辟了一块20多亩的农田给学生耕种。理论课照常,课余进行果蔬种植,备受学生欢迎。2015年,电子科技大学开设了一门烹饪公选课,教学生做川菜。食堂专门设立实践中心,能同时容纳50名学生动手炒菜。凡此种种,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才会让他们发自内心地爱上劳动。

劳动教育,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应赋予其不同的内涵。如果高校的劳动教育仅限于打扫教室卫生,不能不说是对大学教育的“矮化”。与单纯的劳动课相比,高校的劳动教育应更加注重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他们更好地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