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教育·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4月16日 星期

在线播报


高招“扶贫”就该重拳打假

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政策倾斜,达到有关高校投档要求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优待贫困家庭学生,增加他们获得优质教育的机会,有助于其改变自身及家庭的命运,具有促进社会公平的意义。作为配套兜底措施,《通知》要求从严查处违规行为——除了立足法律追责之外,针对伪造、变造、篡改、假冒户籍学籍等虚假个人信息和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考生,提出了“视情节轻重给予3年内暂停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的处理办法。不难理解,于监管端“做加法”,在考试资格上增设“限时禁入”处分,有助于提高违规行为的风险成本,让企图造假之人望而却步。

高招“扶贫”就该重拳打假。一个录取名额,往往对应着一次命运转变。让高招“扶贫”的政策温度,更为集中精准地传递到贫困学子手中,重要性不言而喻。

@陆 安

来源:红网

网络通识课更应“脱水”

在一些大学里,通识课逐渐变成“水课”。清华大学新雅书院院长甘阳认为,这些“水课”正是国内大学与世界名校最大的差距所在。此外,不少专家建议建立评价退出机制,为课程“脱水”。

随着网络的兴起,几乎所有高校都推出了网课。笔者认为,线上“水课”比线下“水课”更容易泛滥。首先,学生不用去教室,上课不考勤;其次,很多学生习惯于打开上课页面,却并未听课,而是间隔一段时间再观望一次,更有甚者,点开一节课程后,任由其自动播放完;再者,许多网课在网上都能找到答案,即使不听课,最后也能够拿到可观的分数。

网课就像一块海绵,吸“水”能力更强。在高校里,无论评奖评优、拿奖学金、保研等都与绩点挂钩,有的学生为了绩点,选择自己不喜欢却能拿高分的网课,学不到任何有用的知识,却白白花了钱。所以,在线下通识课“脱水”的同时,网课也应该整治一下。

@秦小青

来源:搜狐

让有余力的

优秀教师“上线”

时下,在线教育发展迅猛,不仅机构数量庞大,而且品种繁多:PAD课堂教学、远程教育、在线题库……“互联网+”正逐渐改变着传统的教育面貌。

但纵观当下大多数的在线教育,虽然穿着新技术的“鞋”,但里面还是应试教育的“脚”,在线课堂上传的不过是教师普通课堂的录像。所谓的资源库不过是集中了更多的试题,对学生的最大作用就是答案一搜便知……

很多在线教育公司打的还是分数提高牌。要想让线上教育办出质量、办出特色,单靠社会上的这些机构是很难做好的,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一线教师的介入。可以让有余力的优秀教师从线下走到线上,或线下与线上教育相融合,把自己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思想和方法向更广的范围、更多的人辐射。这是一件对教育、教师、学生都有利的“三赢”之举。

@吴维煊

来源:蒲公英评论

对小升初“秘考”

应当零容忍

据报道,最近陕西咸阳市某中学疑似违规组织小升初考试,广州市海珠区某中学也被曝光顶风作案,违规组织“秘考”,作为小升初的筛选门槛。两地教育局均已对此作出处置。

今年2月,教育部在普通中小学招生“十项严禁纪律”中明确指出,严禁自行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严禁提前组织招生,变相“掐尖”选生源。禁令之下,竟然还有学校顶风作案,折射出一些教育问题的积重难返。

取消小升初考试,减轻小学生压力,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童年,这是社会多年来的期盼,也是教育改革的成果之一。如今,要防止顶风而上的小升初“秘考”大行其道,使“减负”及素质教育不至于沦为一句空话。对于组织小升初“秘考”的学校,各地要零容忍,要加大处罚力度,对校长予以停职或免职,对帮助学校组织“秘考”的培训机构加大经济处罚等,才可能以儆效尤。

当然,在取消小升初考试之后,地方政府要增加公办教育的经费投入,并实现更为均衡的资源分配。不以升学率评选重点学校,不因对重点的投入而导致基本面上的教育资源紧缺。这样才能让公办教育担负起本应承担的使命,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择校现象。

@丁慎毅

来源:中国未成年人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