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教经纬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11月20日 星期

校园体育,让大学生爱上运动


□本报记者 汪 恒

大学校园里,网络和体育场一直在上演一场场看不见的“抢人比赛”。如何让更多学生提高健康水平,发现并享受体育的乐趣,一直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点。近日,由省教育厅组织实施的2017年全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抽测结果向社会公布。我省从2014年开始建立全省统一抽测并通报的制度,2015年这项制度开始覆盖全省所有本科、高职高专院校。根据相关数据,与2015年结果相比,2017年我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质抽测的合格率从79.0%提高到85.1%,良好及以上率从9.3%提高到14.05%。

前不久,我省还下发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通过深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完善体育考试评价办法、提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效果等举措,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校园体育如何开展,才会让学生受益更多,兴趣更大,成效更好呢?本报记者近日走访了省内部分高校。

完善课程体系 夯实运动基础

往常只能在节庆场合看到的舞龙舞狮,这个学期首次出现在了浙江大学的体育课上。刚上完第一节课,大三学生徐竞彦很激动:“本来只是冲着好玩选择了这门课,想看看和电视上看到的舞龙舞狮会有什么不同,上了课后发现还真像那么回事儿,装备齐全,动作有模有样。”本学期学校共开设了五个舞龙舞狮初级班,选课人数依然超过了原计划的容量。

实际上,舞龙舞狮课只是学校32门体育课程之一。浙大的体育课涵盖了球类、形体、拓展、水上项目、民族传统等多个类别。校体育部主任吴叶海透露,目前还在着手引进冰壶、轮滑、格斗、帆船等体育项目。在每一个项目上,学校全面实践初级、中级和高级的分阶段教学。皮划艇等课程还成功申报了校内的英文原味课程,由海外优秀教练为学生授课。

除了多样化的课程体系,浙大还在课堂教学上谋求突破。学校确立了“教知识、传技能、练素质”三结合的教学方式。每堂体育课里都有20%~30%的时数用以提高身体素质。从2013年开始,浙大还为每位新生增加了2学时的体育运动卫生与安全教育,帮助他们入学后第一时间形成科学健身的观念,掌握急救方法。

还有一些高校根据实际,确立了自身的特色课程。浙江财经大学将游泳定为必修课,新生在大一下学期就要学习游泳。据学校统计,新生刚入学时的基础会水率中最高只有20%,经过了游泳教学,会水率达到了98%。浙江海洋大学因地制宜,把野外生存引进体育课堂,极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技能面。

探索俱乐部制

拓展运动项目

体育课的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如何让学生体育热情不会随着下课铃响起而散了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体育教学部副主任颜意娜认为:“体育课应该只是学生体育锻炼的开始,是激发兴趣的端口,只有把课堂内外打通,使体育锻炼在课堂外无限延伸,才能实现体育课本来的意图。” 基于这样的考虑,2014年起杭电开始探索实施体育俱乐部制度。目前已建立篮球、乒乓球、阳光长跑等15个学生俱乐部。每个俱乐部都有专任指导教师,同时也发挥学生积极性实施自主管理。大二学生花一铭上完篮球课仍觉得不过瘾,而且本身对篮球也有很大兴趣。教师向他推荐了校内的篮球俱乐部。在俱乐部里,花一铭从学习相关篮球知识到组织活动、营造篮球文化和推广篮球运动,都有涉及。如今他已成为这个学生社团组织的主席。

俱乐部让热爱体育的学生有找到“家”的感觉。为了让俱乐部的活动有声有色,学校为各俱乐部开发了“约课”和“约赛”系统,便于学生自主、自助参加活动。乒乓球俱乐部成员、大二学生胡丹琪是这样“以球会友”的:登录“约赛”系统,选好某时段空闲的球桌,系统便会将其他有意约赛的学生以及学生裁判志愿者与胡丹琪的信息配对。到了约赛时间,3个人会面,一场乒乓球赛就开始了。

同样让体育俱乐部成为课外延伸的还有浙江师范大学。学校的俱乐部实现了课内外一体化。“开设什么课程就有什么俱乐部,选课学生自动成为该项目俱乐部成员。”浙师大公共体育教研部主任沈军介绍,本学期全校设有25个俱乐部,俱乐部每周开展一次活动,一次1小时,由1名专业教师和2~3名研究生作为技术指导。同时,俱乐部活动纳入学生公共体育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占比20%。“由此督促学生至少参加课外一周1小时的锻炼,同时也巩固了课堂所学的体育技能。”他表示。

巧设环境活动 营造运动氛围

走进浙财大的体育文化馆,你会发现这里竟然有一个“体育名人堂”。学校为在在校期间曾有突出运动成绩,或在毕业后仍在体育方面有所坚持的优秀校友设立了一面体育风采展示墙。其中包括了浙财大登上珠峰的第一人、校运会单项纪录保持者等。校体育部主任黄建华告诉记者,每年都有四到五名校友入选,还会进行颁奖仪式,并让他们向在校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通过这个特别的形式,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了解体育,热爱体育。”他说。

要让学生了解并热爱体育,亲身参与赛事的体验少不了。最近,浙大紫金港校区里一场别样的“新生攀岩赛”吸引了不少学生驻足观看。大多数参赛者都是从未上过攀岩壁的“门外汉”。因此,参赛者在设计难度和线路时重点考虑了趣味性。“面向新生举办比赛,就是为了通过有趣的形式吸引学生,他们对这项运动有了兴趣,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教师刘明表示。因为有了很多类似这样的“铺垫”,校内的攀岩课也一座难求,大受学生欢迎。浙师大则以校内尖峰体育俱乐部为载体,举办篮球、排球等四项联赛,覆盖年级比赛、学院比赛、校级比赛等,通过不同层次的比赛,让80%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推行阳光长跑是各高校的规定动作,也是提升身体素质最直接的途径。浙江农林大学从2014年开始使用跑步软件,辅助大一大二学生参加跑步训练。杭电使用了本校开发的“天眼”跑步监督系统,既记录了每位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身体素质数据,又可以监测学生的校园跑参与情况。湖州师范学院更是出台了“阳光体育”奖学金,专门用来激励学生坚持锻炼。

图为浙江大学新开设的舞龙舞狮课上,学生正在练习中。(本报通讯员 钱嘉寅 摄)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