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校园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11月15日 星期

让科学课上得更“科学”


□陆青春

按照《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规定,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科学课由原来的三年级调整为一年级,并且纳入必修课程体系。这一举动体现了教育部对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关注和决心。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相互助力,提升整个社会的科学素养,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如何回应科学课程标准的新变化?学校和教师需要在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上作出转变和创新尝试。

首先,科学课要上得有趣,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为最大目标。“主动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只要孩子们对课程有了兴趣,他们的学习态度就会变得主动、自觉、认真。因此教师需要遵循儿童成长基本规律,在理解孩子们认知水平的基础上,采用跟学生相匹配、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等去进行科学教学。科学课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技能及科学思维。要善于挖掘教学资源,创新内容与形式,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

其次,科学课不能停留在“嘴上讲现象”“黑板上做实验”,科学教育不是要求每个孩子都成为“科学家”,而是期待孩子用科学的态度与方法看待现实、分析世界,令生活更智慧,将来有机会致力科学研究。因此,科学课应坚持让孩子动手、动脑,在操作中学习,在联想中启智。科学知识不能靠死记硬背所得,应是在科学实验、发明创造、广泛阅读、科普视频观看、小论文撰写中自然而然印记在学生心中。新课标中提倡要用探究的方式或以探究为主的方式来学习,这意味着要转变传统的“讲、记、背、练”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探究学习中认识自然,培养科学素养,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式和方法。

第三,科学课不能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状态,要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前提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要引导通过发问和讨论解决疑惑;学生想关心周围的世界,思考人类所做的决定对周围生物的影响时,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去发现。科学归根结底是一门实践的学科,实践精神不是简单的动手操作,更是让孩子享受创造的乐趣,进而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更多可能性,鼓励孩子们在实践中将想法变为现实。孩子对世界有着天然的好奇心,科学教师要做的是引导他们提问,并教给他们科学的探究方法。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