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9月11日 星期

暑期实践“求报道”,该不该?


□本报记者 陈蓓燕

“请问能不能给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一个系列报道?或者活动怎么做才能发稿?我们可以根据你们的要求改……”暑假期间,记者接到了数个类似的电话。暑期社会实践本应该以锻炼大学生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为什么大学生会如此热衷媒体报道呢?

“整个暑期,我们团队一共策划了21项主题活动,这还不算个人自己联系的实践活动,数量还是挺多的。”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大二学生小杨说,现在许多大学生实践团队都有专门的对外联络员和宣传员,主要负责“媒体公关”,她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把每一次活动写成文稿投给媒体,“我们的活动多,其中总有一项会令媒体感兴趣,没准哪天就在报纸或者网络上刊登了”。

记者了解到,不少高校在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评定中,都有关于“媒体对实践活动关注度”“增加学校美誉度”等指标的考核。“报道我们的实践活动,其实也就是宣传学校。”温州大学的一名学生直言,在活动开始前,指导教师也会鼓励他们积极寻求并配合媒体报道。

眼下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确实丰富多彩,有支教、支医、社会调查、进村宣讲、走访企业等,主题也都是围绕当下的时事热点,如“一带一路”“剿灭劣Ⅴ类水”“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但学生联络员投过来的文稿讲述的大都是临行前做了哪些准备,活动中看见了什么,鲜有对活动的感悟和思考,以及谈及自身的收获等。

此外,还有一部分大学生的暑期实践主题不从专业领域出发,而偏向于媒体关注度较高的各类社会热点议题,甚至还有一些大学生团队效仿曾被媒体报道且引起一定反响的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并将之作为亮点、噱头博眼球。

对于这一现象,有媒体同行直言,如果活动本身并没有很好的策划,也就不可能有出彩的新闻点。而能够被选中报道的大都是一些经过认真策划、躬身实践、体验深刻、收获颇丰的实践活动。因此,高校应该完善对大学生暑期实践的评价机制,告诫个别学生与其撒网式地去投稿,不如把精力投入到活动本身。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章颖说:“以前,社会实践就像完成一项课堂作业一样,暑假结束交一份报告就行了。而现在学生主动和媒体联系,这也是社会的一种进步,说明学生主动宣传意识增强,而且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通过媒体报道以扩大社会实践的影响未尝不可。但是单纯将媒体报道当作考核实践标准是一种简单化做法,这种追求‘知名度’的做法脱离了实践本身的意义,是不可取的。”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好事,能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活动大多服务社会,媒体舆论也应以鼓励、肯定和正面宣传为主。”浙江工商大学团委负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教师郑晓春说,为了让学生正确对待暑期实践与媒体报道之间的关系,学校每年都会在活动前要求学生申报实践项目,并认真评估,淘汰一部分“走过场”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活动本身对社会的贡献,在后期的评比中也更加侧重学生在参与项目中的个人收获。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