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2版:课堂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7年8月4日 星期

为什么学生还是希望我讲?


□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 谭学武

在讲“征税与纳税”这一部分内容时,由于教材比较简单,我让学生们先自学,然后相互交流,没想到班级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却表示还是希望我来讲。

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为什么学生希望老师讲给他听呢?这当然不是因为我讲得好,这一点我很有自知之明。我想其中可能的原因是:学生们习惯于听我讲,突然有一天要自学,他们便不习惯了。课堂教学已经将学生培养成一个个忠实的听众,不愿意主动去探究,这其实很危险的。

高中新课改已经实施已十年有余,可至今还有很多教师在走老路,抱着以前习惯的教法不愿改变。其实,无论教师讲得如何精彩,终归是讲,讲得越精彩,反而越剥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对教师的“一言堂”习以为常,从而懒于思考,安于被动接受,教学理所当然便成了对学生的“灌肠”,又怎能祈求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主动性、创造性?

具体来看一节课。一些教师总觉得一节课只有那么一点时间,让学生自学效益太低,怕影响教学进度。这是横亘在这些教师心中的鸿沟,不可逾越,于是让自己的“讲”占据课堂,相信这样才能节约时间,才能给学生捷径,才能考出好成绩。

是的,我们常常因为不放心,所以放不开,从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不愿思考、不想思考,养成了坐享其成的习惯。从更深层上的原因来看,教师不让学生参与,不给学生机会,是“心中没有学生”的体现,是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观在作祟。

美国《时代》周刊曾直言不讳地说:中国现在什么都可以制造,但什么都不能创造。虽然这种说法不甚客观,但触动了我们去思考:我们的教育能做些什么?我们的教师能做什么?我们的课堂能做什么?

前不久的一节自修课,我决定讲讲练习题,看着学生们呆滞、慵懒的样子,我决定打破这一局面,于是开展了“大家都来讲”的活动。让学生们对照教材,对练习册中的一页题目进行备课式理解,然后点名让学生讲解。没想到,教室里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学生们时而翻书,时而旁注,时而争论,这让我一阵窃喜,这不正是我想要的状态吗?

创设环境,搅动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这应该是课堂本来的样子。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必须考虑自身的姿态,绝不能在所有场合都表现得太能干、太强势,一旦如此,就不可避免地削弱学生的表现欲。所以,我们作为教者,不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都要“糊涂”一点,甚至“弱智”一点,佯装自己不懂的样子,故意留出探索的余地给学生。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获得满足感与成功感,不至于沦为教师的附庸。

当然,教师变得“弱智”,并不是真的什么都不懂,给自己一个混日子的理由,而是有给学生“一桶水”的实力,却只给出“一杯水”的姿态。


上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