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7年3月22日 星期

研究是教师工作的新常态


□杭州师范大学东城中学校长

陈沪军

教学研究要成为教师自觉参与的行动,必须贴近日常教学活动、贴近教师的工作实际,真正有效的教学研究应该发生在每一天的每一节课上。因此,我们从改变教师传统的备课、听课方式开始,提出了“改进每一天”“改进每节课”的校本研修思路,实施“四备三思”校本研修模式,真正打造教师成长共同体。

所谓“四备”,就是上一节课教师要经历四次备课。第一次,个人备课,即独立备课,由一位教师主备。第二次,集体备课。主备教师向备课组汇报个人备课情况,征求组内教师意见。过程即是第一次个人反思。第三次,修改个案。组内教师根据课表的安排,修改自己被听的那节课的教案。第四次,先听后上。对全校的课表进行精心设计,每天同一个年级各班的第一节课原则上学科不重复,全校各班的第一节课均为公开课,要求每一位教师听课后对讲课教师提出建议和意见,同时在这里形成了第二次个人反思。

“三思”,指教师校本研修过程中有三个环节需要形成反思。第一次反思在集体备课。第二次反思在“先听后上”。备课组教师听了主讲教师的实际教学后,对主讲教师的课提出建议,全组教师反思吸纳后,修改自己的教案,形成新的教学设计。第三次反思在课例研究。每两周一次进行课例研究。学科专家介入,让教师反思有了理论指导,有助于及时把课例研究上升为课题研究。

“先听后上”是这个模式的关键创新点。一周内备课组内教师轮流上第一节公开课,备课组其他教师进班听课,听完课后对授课教师的课提出建议。这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备课听课办法,也促使教师重新认识自己日常工作的性质和意义。有了“先听后上”,教师每天第一节课不再埋头批改作业,而是走进同事的课堂,与学生一起上课听课。每天都有别人的课堂作为对照,每天都能找到参照点,教学的改进就有了具体的操作点。教师带着自己班级学情,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真正做到集思广益,使自己的课堂提问、教学预设、生成处理等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备三思”模式 有利于教师发现真正的课堂问题,有利于形成真正的教学共同体。教师正逐步从教学事务的恶性循环(学业水平低下—大量订正补课辅导—没有时间备课—课堂效率低下—学业水平更低)中解放出来,在学生不断提高的学业水平中获得了成就感。且研究的小课题来自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在教学中边行动边研究,最终服务于教学改进,这才是教师课题研究的正确“打开”方式。

研究是教师工作的新常态


上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