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晔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丽水学院王淑莲研究员等撰著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新范式——混合学习共同体策略研究》一书正式出版。
本书直面城乡教育协同发展过程中的现实困境,系统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路径。
书中融合协同学理论、学习共同体理论、混合学习理论及深度学习理论,构建了一个系统而具操作性的分析框架,将城乡教育重新定义为“共生、共享、共进”的协同网络。
其中,将学习共同体理论提升至教育治理与组织创新的理论高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心校与乡村校、线上与线下的教学形式融合框架,生动诠释了教育公平是人、资源、制度、技术等多元要素的系统整合。
在实践层面,本书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全国多个地区的典型案例,系统阐述城乡教育协同发展的实施机制与操作路径。作者提出“共网、共资源、共师资、共活动、共经费”的五维协同模式,为城乡教育一体化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本书还针对混合学习的具体设计原则、教师协同培训机制、资源共建模式、形成性评价体系等关键环节,提出了细致可行的建议,展现出理论构建、政策实施与实践探索的深度融合。
本书的突出价值在于不回避矛盾与问题:当前部分协同项目存在形式化运作、短期化效应、外部依赖性强等结构性困境,具体表现为平台重建设轻使用、培训频次高但转化效果弱、资源共享范围广却与地方实际脱节等现象。
作者指出,唯有使教师成为学习共同体的积极建构者,真正激发教育系统的内生动力,城乡教育均衡才能从理念转化为可持续的教育生态。
此外,作者敏锐地指出教育资源的城市化倾向可能引发隐性教育失衡。如部分优质课程资源在进入乡村学校时出现水土不服,正是由于忽视地方文化特质与真实教学情境的差异。
为此,书中提出“资源地方化”策略,积极倡导乡村教师参与课程的在地化开发与二次创作,以增强教学资源的文化适应性与实践有效性,体现出作者对教育现实复杂性的深刻洞察与人文关怀。
(作者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