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周刊▪全民阅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11月14日 星期

一百二十个故事回答一百二十个教育问题


□义乌市绣湖小学 岑 玥

“孩子沉迷网络,不肯写作业,不听劝,情绪还暴躁……我请教AI如何解决,AI给了我一套标准答案,实践起来效果并不理想,真不知道该怎么帮我家的孩子。”在义乌市绣湖小学的家庭教育沙龙上,一名家长道出了许多父母的困惑。

2025年秋天,该校的120多名教师用两本书——《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生?》与《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家长?》作出回答。

这两本书里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也没有“一刀切”的解决方案,有的只是60个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典型问题与60个家长高频困惑,以及120个来自教育一线的真实故事。

孩子作业写太慢怎么办?

记不住英文单词怎么办?

计算常出错,真的只是粗心吗?

作业都会做,为什么成绩总是不理想?

……

教师们没有停留在“问题—对策”的简单回应上,而是从行为表象切入,深挖背后的逻辑与根源。

有的教师像经验丰富的心理侦探,从学生的异常举动中捕捉焦虑的蛛丝马迹;有的教师用持续的正反馈点亮学生内在的高光,让学生在一次次被看见中学会情绪管理;有的教师温柔而耐心地教会学生正确表达,锻造临危不乱的韧性;有的教师将整理转化为成长游戏,用“3分钟挑战赛”和“10分钟魔法师”点燃学生自理能力的火种;有的教师以温和而坚定的姿态,引导家长将目光投向习惯养成与心理建设,与家长携手筑起心灵的防护堤……

这些鲜活的案例,字字句句闪耀着实践淬炼的真知,展现着教育中那些细微而珍贵的洞察。它们源自教师无数次蹲下身子倾听的耐心、与家长促膝长谈时的真诚。

参加每学期一次的育人故事分享会,教师学会了如何从日常教育中分享困惑,细心反思,萃取智慧,寻求突破……而现在,他们实现了从“读别人的书”到“写自己的书”的跨越。

这两本书经历了一年半的打磨。学校邀请出版专家和作家指导,同时组建校内校对组,为教师写作提供支持。

经编写团队多轮审核与修改,那些伏案耕耘的身影,那些激烈而又和谐的讨论声,那些被反复涂抹的稿纸,最终都化作书页间淡淡的墨香,沉淀为字里行间的教育温度。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